可“点火成功”、“建堆开工”——这短短几句信息的份量,彻底摧毁了他最后那点微弱的幻想。
这意味着“夸父逐日”所代表的“磁箍缩惯性约束”这条“精准爆破”式的新路,已经被认定为现阶段技术跃进、可能改写人类能源格局的首要发力点!
EAST的困境,是技术对比的残酷。
现实的逻辑很冰冷——当“夸父”比国际托卡马克快一步,那他们必定会allin新的方案。
其优先级之高,投入力度之大,远非EAST可以比拟。
但……这怎么可能呢?夸父项目是他看着开始的,怎么会有如此离谱的进度。
这句话他没有隐藏,径直的问了出来。
“这才多久?两年不到吧?你告诉我,一个磁箍缩惯性约束的新路子,凭什么进展比我们磁约束堆了近二十年心血的EAST还要快?”
他的声音里满是不解。
张云超闻言转过身,对这个问题似乎早有预料,只是神色平静的指对面的沙发。
“老万,坐。”
他拉开办公桌抽屉,拿出了一个U盘插到了电脑上,里面不是什么保密的资料,只有一段定时拍摄的工作视频片段。
那是合肥高能所地下实验室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时间是凌晨三点二十三分。
画面里,惨白的灯光下堆满了小山般的演算稿纸,物理公式和拓扑符号密密麻麻。
洛珞趴在小桌前,正对着靶丸结构图,用笔在旁边的图纸上飞快演算着什么。
即便视频没有那么清晰,但也不难看出他的脸色苍白,眼窝深陷,眼睛里满是血丝,疲惫几乎凝成实质。
“激光阵列第七次全能量失败那晚”
张云超指着画面:
“他把自己关在这里,整整十五天没踏出基地门一步,吃在这里,睡在这里,平均每天只合眼两三个小时。”
“他说他发现所有基于现有物理模型的分析都指向死胡同,问题出在一个被所有文献和标准模拟模型忽略的底层效应上——超热电子的二次激发效应及其对聚变点火稳定性的深度干扰。”
万明远看着视频里那张年轻却写满透支的脸,嘴角的诘问慢慢僵住了。
张云超又往后滑了几张图片。
“这是他推翻所有既有模型后徒手设计的,我们叫它‘龙睛’靶丸。”
图片上,原本光滑的球形靶丸表面,布满了精密计算过角度和深度的、鳞片般的微结构凹槽,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奇异流形结构。
“三千六百个这样的微观构型,每一个的角度和对应的激光束相位差……”
张云超用指尖敲了敲屏幕上那堆稿纸:
“是他用纯数学的方式,一张一张硬算出来的,没有一点捷径。”
而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纵然有着道具的帮助,但在每次遇到问题时,洛珞的付出都不比项目上的任何人来的少,甚至是最多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