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箍缩惯性约束路径选择跳出传统,理念先进……”
——李卫国
“激光压缩点火概念精妙,动态参数窗口逻辑严谨……”
——陈光华
然而,每一个“但是”后面,都是冰冷的现实和技术鸿沟:
材料需要全新工艺+极端测试装置验证。
流体稳定性需要专用强磁场液态金属实验回路的长期实证。
工程目标需要高温超导、微集成、精密控制等关键技术的系统性突破。
激光指标需要光学材料、储能技术和快控系统的革命性进展。
尽管洛珞已经竭尽全力的把那些属于未来科技的东西,转换成当下的产物,但仅凭他一个人还是很难完全的将之转变过来。
毕竟是可控核聚变那么复杂的工程,更何况还不是原版方案,而是他脱胎于重型核聚变发动机自行研究出来的,自然难以太过周全。
这也是他对自己方案极为自信,认定肯定可以完成,但又不确定到底多久可以点火的原因所在。
方案肯定没问题,但现代的科技……很成问题。
所以几位专家的结论也是惊人地一致:
方案的核心物理思想和理论模型是令人惊叹的、自洽的、富有潜力的前沿创新,但其提出的具体技术参数和工程实现路径,其难度均大幅超越当前时代的科技水平和现有实验验证能力。
后续工作必须围绕方案中提出的关键构型、参数窗口和材料设计,投入巨量资源建设全新的、前所未有的高端验证平台,进行一系列漫长、复杂、昂贵的专项实验才能逐步确认其实际可行性和具体实现方式。
这份凝聚了顶尖专家共识的论证报告,清晰地将“夸父逐日”定位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上的启明星,工程上的珠穆朗玛峰。
它指明了方向,但通往山顶的路,每一步都需要用实验去丈量、去开辟。
张云超看着报告,目光坚定。
星辰大海的征程,从来不是坦途。
他从口袋里翻起手机,翻出了通讯录里洛珞的号码,犹豫良久并未按下去,而是又拨动手指,摁到了另一个号码上。
那位大领导的秘书。
“夸父逐日”方案的可行性论证进行到这一步,已经不是他能完全做主的了,接下来,他必须要听一下那位领导的意思了。
此刻正在时光科技处理事务的洛珞还不知道,他递交的这份方案策划书引发了多大的风波,甚至惊动了某位一直以来对他倍加关注的大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