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越是靠近内城,房屋的外形就越漂亮,规制就越高,二进大院,三进大院也逐渐多了起来。
忽然,前方不远处,一道二十余米高的黄色城墙出现在魏岩视线之内。
“这就是内城城墙啊!”
相比外城城墙,内城城墙愈发高了数米,虽然没有护城河,但前后两道巨大铁闸门,各有数十名精锐甲士看守着,防卫森严。
“马车止步!”
马车很快就被拦了下来,但在驾车老者递给对方一面令牌后,又马上被放行。
另外魏岩注意到,其他马车,除了少部分,大部分都会有甲士上前掀开帘幕,核查车厢里的人员情况。
显然,作为郡丞府邸的马车,自有其特权。
一进内城,魏岩赫然发现,路面铺装的竟是铁衣武馆练功场那种青石板,平顺无颠簸,而路边往来行人,各个衣着绫罗绸缎,非富即贵。
两旁店铺更是比外城高级不知多少。
“差异之大,简直是云泥之别!”见到这一幕,魏岩心中不禁叹了口气,道。
再回想起外城不少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魏岩脑海中不禁浮现前世一句形容唐王朝末期的古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同样是眼前大周王朝的写照。
。。。。。。
与此同时。
郡丞府一独院内,一场姨娘和侄女之间的对话正在进行着。
屋内的檀木书桌上,放着魏岩的一些重要信息,作为世家嫡系,仅仅是一晚上时间,魏岩的大致情况就被调了出来。
“姨娘,虽然这位魏大哥救了您,但您将名下仅有的五个门客名额给他一个,会不会过于重视了?”
“要我看,给这位魏大哥一个去王家内城武馆学武的机会,就足够偿还救命之恩了。”年仅十六岁的王月有点不明白,道。
门客并非护院,与主家的关系相对松散,主家每年会给予门客一笔银钱,而门客也会在主家遇到困难时,视情况予以帮助。
主要就是维持双方一种良好的互助关系。
王家门客分三个档。
最低档的门客,基本上也有武道第三境,即锻骨境的实力,当然,若是大匠或大医之类的,那就另当别论了。与主家关系也较为松散。
而第二档客卿,一般是邀请具有武道第四境,即内息境实力的高手,与主家的关系相对就紧密多了。
至于第一档供奉,几乎就是常驻主家,并由主家全权供养,和主家自己人无异。而她姨娘目前尚未有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