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和瞧着他跟范景的名儿给单计在了另一只礼簿上,与之摆在明面儿上的那只烫
金礼簿简素得多,且上头还已录下了两三页的名字。
他暗自将这些看进了眼里,没言,同范景返回了去。
骡车上,康和想着过去与邹家来往的事,这些年遇着节日两头都在互送着节礼,邹家的礼一直送的都不差,倒教康和并未去想过人心意是否变换。
如今想来,邹家门户见高,富贵非常,早已不是昔年守着那间两层小楼烛火铺的小商户了。
说句难听的,人指甲缝里头露出来点儿,也都是他们这般小农商所没见过的。
细细思来,这几年礼是见贵,可论起心意,还真当是不如昔年了。
当初才走动时,来往的礼尽数是按着对方家境,念着人所需相送,好似是灯油、烛火这些物;
后头的礼见贵,却多是些华而不实的礼,好似贝饰恁般物品,虽在他们县城这头少见,稀罕,与他们这样的人家,确实用处不大。
今想来,说不得是库房按着名单分送的礼,这样的物,虽不实用,却能彰显邹家的神通和富裕。
正是康和想得出神,手上忽得温热一片,他回神,见范景竟握住了他的手。
他心头一暖,抬眸看着目视着前方,状似无事的人,他道:“我没事。”
范景闻声才回过头来看康和。
康和道:“早些晓得了那头是甚么个意思,咱们也不肖剃头挑子一头热了。”
“过些日子再看,瞧瞧那头是怎么个说法,若是误会便罢了,倘使真这般,往回也就如此了。”
范景应了一声。
且说邹家,这日寿宴弄得气派热闹,城中多少排的上名号的商户都前来贺了喜不提,就连一些官户也前来捧了场。
他面子得光,白日里吃了不少酒,席散时,已有些昏醉了。
一觉睡至翌日快午,醒了来,盥洗罢了,整好与他丈夫一块儿用了些清淡饭食。
管事的便前来禀告寿宴日里没有请柬又来登门送礼的人物。
邹夫郎听着管事的过了一遍名儿,许多都是他不知名讳的,听着老夫子说书一般的没个尽头,正有些不耐,忽得听了个熟悉的名儿。
“等等,你可是念了康和这一名儿?”
“正是,说豆惠坊那头开猪肉铺子的,他们家隔壁铺子上的卤水鹅倒是一绝。”
邹夫郎听此,登时确信没有重名,他道:“康三郎如何没有请柬,我拟的名单里头分明有这名字。”
管事的一听,连告罪道:“他言落在了家中忘拿,便留下礼说回去寻了,可这一去便没再回,客来客往忙着,我一时也没留意,倒不想当真是宅里的客。”
邹夫郎有些不欢喜:“你把人拦在了外头,人面子上挂不住,都回去了如何还会来。”
管事的正想再告罪,这当儿上邹夫郎的丈夫却开口道:“你俩说得是那杀猪户啊,不怪我听着觉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