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那店主只好古怪地先安排下去。
虽说是包了今天的生意,但排出来的菜却不值几个钱。饭要管够,此外就是白菘炖肥肉,再就是肉汤。
这家店就不算高档,只是西城门外来往歇脚之地。但有闲钱下馆子的,绝不会就这样吃。
郑道昌很面生,但拿出来的碎银子做不得假,因此店主认了。
最近因为流民齐聚,他这种在城外的坐店生意都不好。虽有县衙在那边管着流民,谁知道会不会有流民冲过来?
能有人包了今天生意已是难得。
后面先是又有一个年轻人带着几人过来了,人人提了几个大包裹,放下之后匆匆离去。
“店家,水烧了多少?”郑道昌问道。
“这位公子,听您吩咐已烧了两大桶,这是要做什么?”店主感觉怪怪的。
“一会后院中间拉一道帘子,一边放一桶,水一直烧。”郑道昌平常虽然话不多,但眼下不得不细细吩咐,“等会人来了,先让他们稍微冲洗换身衣服,也免得脏了你桌椅板凳。”
店家顿时惊了,看了看那几个大包裹反应了过来:“莫不是流民?”
“啰嗦什么?不短你银子,赶紧办事。”
那店家也只是一惊,心里很清楚要包他这小客栈让流民冲洗换衣吃饱的人家一定不容小觑。
一口气买了这么多人,哪里能简单?
虽说是借他这里先吃一顿又洗洗晦气,但看在人家不知多深的来历和银子上……认了!
于是他赶紧里外地走,连自家婆娘和孩子都喊了来。
水估计不够用,得再去担。
而院里要隔开帘子,想来还有女眷。
他里里外外地叫唤、收拾,郑道昌也抽空过去看了看。
看这店家倒还机灵,也没说那些流民可能带了什么不干净东西来的怪话,郑道昌倒觉得那郭县丞没推荐错地方。
快到晌午之时,一队衙役带着四十来个畏畏缩缩又紧张不安的流民绕着西城墙过来了。
齐二牛紧紧拉着妹妹的手,不断打量着周围。
江浦县那户房老爷只说有贵人愿意雇他们给口饭吃,齐二牛兄妹俩名列其中。
他虽然庆幸不用再继续每天去挤着要粥了,可又不知道这主家是什么来历,性情如何。
从兖州一路逃难到这里,齐二牛已经听说了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