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雨,这确实没错。
由于下雨,路面泥泞,后方的后勤辎重运输不畅,士兵们也士气低落,这也没错。
可若是因此就怂了不敢出战,被突厥人看破了虚实,那再想让突厥人退兵,就绝无可能了。
他们确实可以固守豳州不出,可如果突厥人绕开豳州,去四下烧杀掳掠呢?
又或者突厥人压根不管豳州,直接杀奔长安呢?
到时候难道还是继续留在城中,眼睁睁地看着突厥人为所欲为?
李鸿运四下打量此处的地形。
豳州处在泾河冲击出来的一个小平原上,也是交通要地之一。而在豳州的城池周围,也有各种各样的支流冲刷形成的各种小沟和丘陵。
而此时,突厥人的万余名骑兵就在城西的五陇坂上。
这里是一处高坡,而面向梁军的方向,前方还有一条小水沟。
这条小水沟也可以看成是泾河的一条支流,不过,虽说这段时间一直都在下雨,小水沟的水位有所上涨,但仍旧是骑马可以渡过的状态。
当然,此时突厥人在小河沟对面的高坡上居高临下,可谓是占尽地利。
如果梁军贸然渡过这条小沟,突厥人决意直接从五陇坂往下冲锋,半渡而击,那梁军恐怕很难招架。
虽然知道不能退守城池,但具体要怎么打,李鸿运也没什么头绪。
他的军事指挥水平虽然不像赵海平等人那么高,但一些基本的战争常识还是很清楚的。
此时,突厥人虽然是远道而来,但已经在豳州附近劫掠了一段时间,反而是梁军刚刚从长安发兵抵达。
突厥人算是以逸待劳。
而从地势上来看,突厥人占据高处,前面隔着一道小沟,能够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梁军这边,因为长时间的下雨,不仅后勤很成问题,士气也十分低落。
如果就这样傻乎乎地想要a上去,最后的结果一定必然不乐观。
甚至可以说必败。
既不能露怯,又不能莽撞。
该怎么打呢?
李鸿运暂时按捺住了看太宗皇帝标准答桉的冲动,想要先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个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