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他去清凉寺讲学。
在清凉寺中,有不少求学的士子。
王文川走在路上,遇到一名之前没见过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非常友善地提出,想自己出钱,请王文川洗头。
王文川有些错愕,而这名年轻人也不知道为什么对方会做出这种反应。
因为在他看来,王文川衣着朴素,衣服洗得发白还打着补丁,头发更像是很久都没洗过了,看起来似乎比自己穷得多。
于是,这名虽然清贫但乐于助人的书生,就友好地提出了请他洗头。
只是这名书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比自己还穷的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文川。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确实有些窘迫。
后来,王文川知道了这个年轻书生的名字:张任侠。
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王文川看到书生刻苦读书的样子,想起了多年前的自己,所以时常提点他。有时候,他们还会从经义谈到天下时局。
直到有一天,张任侠也高中了进士。
王文川对他说:从此刻起你一定要记住,这世间有许多比你更贫苦之人,而你,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
侠是什么?
侠是,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侠之精神,最重要的是坚持本心,一往无前。作为读书人,或许手中没有剑,但心中一定要有剑。
真正的侠客,应该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忘记,要为民请命,要无愧于心。
之后,王文川成为参知政事,决意变法振兴国家。
而张任侠也被他派到光州,掌管一州刑狱。
一场席卷全国的变法,就这样以阿云案为开端,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视野中的雾气快速散去,楚歌重新回到了初始的场景中。
不过这次,他显然成功了。
因为在原本的两张身份卡牌中,又多了第三张身份卡牌,上面有王文川的形象。
他的表情,坚定中又透出执拗,意气风发,似乎正准备大展拳脚,做些注定要青史留名的事情。
在卡牌的旁边同样有两句诗。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