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快的审批流程,还有那份意外送到他手里的那份大多器械都高于市价的合同,以及方新办公室里那两份隐秘的合同。
不必言说,方新是个很聪明且谨慎的人,就算把那几份合同堂堂正正地摆给人看其实也很难看出有什么问题。
条款写的太隐秘,稍稍言语糊弄一下都能说的过
去。
打包销售有什么问题吗?没有,很多公司都会有这种销售策略,你买主机,我送配件,但关键是这个配件送过来,方新真的会没有收钱吗?
不过还是那句话,叶祈安直至现在都只是怀疑而已,虽然说察觉到了异样,但出于没有确切的证据,叶祈安也只能把这一切都止于怀疑这个界限内。
但这也不代表叶祈安什么都不会做。
在这种什么都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的境况下,最好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冒然行动,而是明哲保身。
可以说他是过于理智和谨慎,叶祈安从始至终不变的做法都是会先考虑保护自己的安全和权益。
就像上次闻折越过流程给他打电话求助,他也下意识地先考虑到了闻折以及他本人的安全和责任划分问题。
事前麻烦总比事后麻烦好。
叶祈安一边思索盘算着目前已知的所有信息,一边细致地重新整理且备份了一遍自己全部的工作日志和手术记录。
直到把自己的事忙完,叶祈安才后知后觉地回忆起自己一开始是在干什么事。
哦。
闻折的论文。
有一说一,叶祈安感觉当老师要比当医生更让他痛苦和头疼。
为什么?
叶祈安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归咎于他有过当医生的经验,但是却没有当老师的经验。
或许是他不会教人?或者说他的要求太严格了?
叶祈安倒是没往学生的方向去找问题,反倒反思了一下自己的问题。
果然,反思自己的问题,他的心态就平和多了,连看闻折的论文都觉得眉清目秀了起来,霎时感觉还是很有“大刀阔斧”
地改的可能性的。
是的。
之前他连改的欲望都没有,看到结尾连下手的余地都没找着,最后只是默默地把指导老师后面的“叶祈安”
三个字删掉了。
。。。。。。对,保护自己的名声也是保护自己。
叶祈安埋头苦改了许久,才终于勉强改出了个人样,心累地叹了口气后便给闻折发了条消息。
闻折回的倒是挺积极,听说是和他的论文有关,整个人都略显亢奋,从字里行间都能看出此人对他写的论文的欣赏。
【闻折】:叶老师,我的论文你看过了吗?怎么样,是不是远超你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