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着林朝阳在岛内出版的作品销量也跟着节节攀升。
不过这些湾岛内的争吵对林朝阳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他到湾岛访问就是当个两岸之间的和平鸽,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
在湾岛连轴转了一周,回到香江后他本打算好好休息几天。
这一周对于他这种咸鱼来说,工作量确实大了一点,得好好缓一缓,可惜现实情况根本不允许他休息。
他到了香江,刚休息一晚上,罗伯特·戈特利布的越洋电话就追到了家里。
专栏的事之前都是麦格拉思这个二把手来负责,罗伯特·戈特利布亲自打来电话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催稿。
「林,你猜猜上个月《纽约客》的销量怎么样?」罗伯特·戈特利布的语气中满是喜悦,还有那么点小得瑟。
「有1000万份吗?」
林朝阳的胡言乱语让罗伯特·戈特利布大感扫兴,他抱怨道:「你难道就不关心一下自己专栏的反响吗?」
「当然关心,可你也没说啊!‘
罗伯特·戈特利布被林朝阳堵得哑口无言,明智的选择了不跟他纠缠。
「我跟你说吧,上个月我们杂志的累积销量达到了426万份。」
426万份?
《纽约客》是周刊,每月4期,也就是说平均销量在106。5万份。
这个销量—·。。。-挺一般啊!
以前他的作品上国内的刊物,销量动辄就是涨几十万份,《舌尖上的中国》专栏在《纽约客》发了一个多月了,单期涨幅连十万份都没到,林朝阳心中很是失望。
当然了,这只是他的心理活动。
见林朝阳一直没说话,电话那头的罗伯特·戈特利布欣喜的说道:「你是不是也很惊喜?」
林朝阳:?
他很想吐槽戈特利布一句没见过世面,但出于礼貌还是说道:「是啊,
真没想到!」
罗伯特·戈特利布语气得意的继续说道:「还有更没想到的呢!林,你知道吗?7月的最后一期,杂志的销量已经突破了110万份!」
听着这个数字,林朝阳心头有了些许安慰,从九十几万到一百一十万份,这个涨幅还算是可观。
「110万份的销量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专栏所带动的销量增长。你能明白吗?林,这已经《纽约客》近八年以来最大的销量涨幅了。
接下来只要你的专栏继续更新,销量应该还会有不小的涨幅。」
「我当然明白。罗伯特,看来你们得给我涨稿费了。」”
罗伯特·戈特利布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容,「没问题!稿费当然要涨!」
《舌尖上的中国》专栏为《纽约客》带来了八年以来最大的销量增长,
这里可不仅仅是销量增长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