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书问:「你觉得我们有希望拿下明报集团?」
刚才一见面,林朝阳便对她说了金庸要退休的消息,陶玉书同样很心动,但她却对掌握明报集团没什麽信心。
这几年一直有企业对明报集团感兴趣,各个来头都不小,不管是以林氏的名义还是以玉郎机构的名义,她都不认为会在收购中占据优势。
「金庸现在年事已高,参与报社管理已经力不从心,这是他要退休的根本原因。
明报集团是他一辈子的心血,他要为明报集团找个好主人。
钱和势并不一定是第一位的,能为明报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更重要。
以前对明报集团有过想法的那些买家看起来都很有来头,但它们有个很致命的问题。
它们都是大公司丶大新闻集团,收购明报集团对他们来说只是业务扩张的需要,明报集团到他们的手里并不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甚至可能不会受到重视。
我相信金庸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之前才没有同意。」
听着林朝阳的分析,陶玉书心中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她又说道:「真要是想收购明报集团,对我们来说还是太吃力了,只能质押股权。」
前年年末为了收购玉郎机构,林氏影业举债2亿多港元,贷款为期3年,现在只是还完了第一期。
以林氏影业的实力,要一下子还上这些贷款也不是问题,但陶玉书肯定不会这麽做。
考虑到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如果要收购明报集团,林氏影业帐上最多能动用1亿现金。
玉郎机构去年没分红,帐上能动的资金至多不超过1。6亿,加在一起才2。6亿港元。
距离收购明报集团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还有很大的差额,要想将这个想法落地只能融资,质押股权贷款是最简便的方法。
「早知道不买这套房子了!」
算了一下帐,陶玉书有些懊悔的说道。
林朝阳笑着说道:「十亿八亿的生意,还差这几千万?」
他从容说道:「以咱们的实力,要拿下明报集团是有些吃力,但问题不大。不管是林氏还是玉郎机构,都在我们的牢牢掌控之中,质押一部分股权也没关系。」
「借了钱总要还。」陶玉书说。
「真要是把明报集团的控制权拿到手,还怕还不上钱吗?」
陶玉书和林朝阳对视了一眼,对于已经熟悉了资本市场操作的她来说,林朝阳的潜台词并不难理解。
「那就等见面聊吧。」
数日后,湾仔。
湾仔道上车水马龙,建筑鳞次栉比,街道两侧大楼上霓虹闪烁,很符合好莱坞电影中对亚洲城市的刻板印象。
那一块块看似不起眼的店铺招牌,却藏了不少宝藏,杭州酒家便是其一。
这家开业时间不长的餐厅经营的是香江为数不多的杭帮菜,虽然门牌看起来不大,但味道却十分正宗。
陶玉书把请客地点放在这里,是花了心思的,因为金庸就是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