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工人到业馀作者,再到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委,鲁旭感觉自己犹如撞了大运,倍加珍惜这次机会。
除了想尽善尽美的完成评审任务,他更想通过这次机会学习到一些东西。
在一群人喝酒闲聊时,他总是在默默聆听,吸收和消化着各种各样的见闻,
鲁旭感觉这些聊天内容为他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朝阳前段时间在燕大那场演讲,现在好像传的越来越广了。」洪子诚说。
林朝阳在燕大的「寄语」只是无意间为之,最早只是上了燕大的校报,并没有太大的反响。
后来也不知道是为什麽,这份「寄语」在燕大周围几所大学的学生刊物上流传开,引发了许多大学生的热烈讨论。
如果是在后世,林朝阳的言论可以说代表了政治正确,很容易便会赢得许多人的赞同和认可。
主张代表着立场丶态度和阶级,在这短短十年时间里,很多具体主张的争论甚至是在同时发生着的,并且一直持续着。
这种争论具象到社会层面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大讨论。
林朝阳的「寄语」是个人见解,但是人就有态度,就会被归类,他的观点清晰而坚定,直接被归为保守一派。
「什麽演讲啊,就是随便说了几句。」林朝阳说。
洪子诚调侃道:「你可别小看自己的影响力,你这一次演讲,别的地方我不知道,至少海淀这一圈的学生都快吵翻天了。
《燕京日报》上周还就着你这件事发表了一篇社论,批判社会上那些寻求全盘西化的声音。」
鲁旭听着洪子诚与林朝阳的对话,心中充满艳羡。
一次讲话就可以掀起如此大的波澜,这就是大作家的影响力。
小六部口胡同西院的夜宵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人数逐渐稀少,夜深了,大家都顶不住去睡觉了,只有几个精力旺盛的夜猫子还在举杯畅饮,秉烛夜谈。
鲁旭勉力支撑着眼睛,孜孜不倦的吸收着前辈们的知识和经验。
庄重文文学奖的最终评审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持续着。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随着评委们对所有提名作品的阅读和了解逐渐深入,大家对心目中想要选择的作品也变得越发清晰。
从5月的第三周开始,小六部口胡同西院的气氛又逐渐发生了些变化,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仍在,但又多了几分郑重。
距离评委会投票决出最终获奖作品的时间越来越近,大家对评奖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不仅是评委会,在庄重文文学奖进入终选后的这段时间里,小六部口胡同里的这座四合院也吸引着全国无数文学从业者和爱好者的目光。
那可是10万元的奖金啊,这麽大一笔天文数字,足够一个作家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文人谈钱肯定是有点俗的,可谁让庄重文文学奖给的太多了呢?
这麽大的奖,最终会花落谁家呢?
不管别人是如何想的,至少在全国的多数作家心中,新生的庄重文文学奖的地位绝不比茅盾文学奖低。
别问,问就是视荣誉如生命!
1988年5月20日,5月的第三个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