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这可不能怨我。”李恪也委屈,“分明是长孙***#唔唔…”
杨妃急忙上前捂住他的嘴巴,“恪儿,不管怎样,他都是你舅舅。”
她宫里虽然人不多,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她可不敢冒险。
李恪不想讨论这些事,急忙拐开话题,“对了,母妃,我是来辞行的。”
“啊?辞行?怎么回事?”杨妃眉头一皱,难道被贬去封地了?
李恪自然知道杨妃误会了,这才将事情原委解释了一遍。
闻言,杨妃终于松了一口气,虚惊一场。
可一想到李恪要离开长安,还是忍不住提醒道:“恪儿,你务必要记住,量力而行。”
“这事儿连工部尚书都无能为力,恐怕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
“若是事不可为,千万不要硬来,也别随意招惹那些门阀世家。”
“娘不求你能有多大功勋,皇子太优秀了可不是什么好事。”
“记住娘的话,千万不要有不该有的念头!”
她这话已经够直白了,生怕李恪看不清局势。
因为,之前李恪也就曾和自己透露过不甘心永远当一个陪衬。
当时自己就严厉呵斥过,你虽然拥有两代皇室的血脉,血统高贵。
可那些追随李世民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大臣们都还在,他们绝对不会允许隋炀帝的外孙去做大唐的储君。
“哎呀,阿娘你放心,我早和父皇摊牌了,对太子之位没兴趣。”
“儿臣会谨慎行事的,儿臣还赶时间,先行告退。”
李恪被念叨得有些心烦,急忙找了个借口离开,留下杨妃一个人叹气,眼神中满是忧虑。
儿行千里母担忧,古今皆如是。
蜀王府。
“殿下,工部差人送来了一批贞观犁,说是您知道怎么回事。”
“他们也挺奇怪的,把东西丢下立马就跑了,就好像…”
一回到王府,三金便匆匆前来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