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目光炯炯,问道:“《孙子兵法·计篇》有云‘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若在一场攻城战中,我方兵力充足,欲速战速决,当如何运用此计?”
福康安眼神一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方兵力充足欲速战速决,可先示敌以弱。
派遣少量士兵在城的远处佯装攻城,做出兵力不足、进攻乏力的假象,吸引敌军主力前往防御。
同时,暗中将主力部队集结在敌军防守薄弱之处,待敌军注意力分散后,迅速发动攻击。
如此,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达到速战速决的目的。
就如今日若有城池叛乱,朝廷平叛时,若叛军据城死守。
我方可先派小股部队在城西佯攻,吸引叛军精锐,而主力则从城东突袭,一举破城。”
十二阿哥微微点头,接着又问:“《孙子兵法·谋攻篇》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若两国交战,我方国力稍弱,当如何运用此策略?”
福康安双手抱臂,沉稳答道:“我方国力稍弱,不可轻易与敌国进行正面的军事对抗。
首先应运用谋略,分析敌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君臣关系等。
寻找其内部矛盾,设法离间敌国的君臣、将领,使其内部产生混乱。
其次,积极开展外交活动,联合其他与敌国有矛盾的国家,形成联盟,对其进行牵制。
比如在历史上,战国时期赵国国力弱于秦国,赵国便通过合纵之策,联合其他五国共同对抗秦国。
若放在当今,我方可以与周边友好国家签订互助条约,共同应对敌国威胁,避免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兵力对抗,攻城则是最下之策,因为攻城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十二阿哥见未能难住他,又问道:“《孙子兵法·形篇》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在一场草原部落的冲突中,如何做到‘先胜而后求战’?”
福康安略微思索,“在草原部落冲突中,要做到‘先胜而后求战’,需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方面,要了解敌方部落的兵力、士气、粮草储备等情况,做到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