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遂辰新婚后是什么样子阮荣安已经记不清了,似乎发生过争吵?
大概是因为婚后宋遂辰总是忙,很少陪她,和阮荣安想象中的甜蜜不一样吧。
似乎是这样。
阮荣安懒得去回忆。只是她想,先生应当是不同的吧?
阮荣安有些期待。
大抵是少年时期总被家人忽略,所以阮荣安其实是有些粘人的,可她父母疏离,姐妹不亲,唯一的祖母老迈,身体不好,而后来,又夫妻不睦。
如此种种,一一算来,阮荣安竟始终未曾如意过,可人总是这样,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惦念,她亦如此。
之后阮世清果然是说到做到,他连等都不等,大年节里就寻了两位嬷嬷,送去了庄子。
阮荣安听了几次,一月道那两位嬷嬷都是严肃冷硬的,一天天的折腾阮荣容不得安生,现下几乎每日都是以泪洗面。
过完年阮荣安终于体会到了忙碌,去别家拜年,或是别家来阮家拜年,那叫一个热闹,而不论什么宴会,她毫无疑问都是其中最受欢迎的那一个。
关于这一点,她早已习惯,自从她定下了和公冶皓的亲事之后,不管去哪儿,面对的都是这样的情形。
如今这般,不过是再一次让阮荣安清晰的意识到公冶皓的身份地位,以及世间之人对权势的追捧罢了。
便是这些勋贵也不例外。
随着初十将近,过年间热闹的氛围刚刚有所消减,上元节又要到了,大家再次筹办起来。
今年又有不同,恰好是三年一度的会试,天下才子齐聚京都,开始准备最后一搏。
而每逢会试那一年,永乐长公主都会在凤凰门外设高台,名曰捧玉台,摆下十八席位,设奖赏,邀请有才之人争席。
天下学子齐聚,有才之人何其多,但能笑到最后的只有这十八人。
虽然永乐长公主的名声在京都勋贵重臣之间的名声不算太好,但对于那些无门无路,无有晋升之阶,大多只能终生在庸庸碌碌之中打滚的人来说,她是一条登天之阶。
这一天,是无数人等待已久的日子。
凤凰门外街宽数百尺,长千多尺。
每逢节日,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天下繁华,仿佛齐聚于此。
阮荣安站在凤凰门上,看见眼前种种,却不合时宜的想起了去江南路上看到的种种。
膏粱富庶之地面黄肌瘦的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卖掉自身只求一线活路的饥民,百姓活不下去,战乱就会随之而起,而在这京城,竟看不到丝毫痕迹。
皇室宗亲,高官显贵,久坐高堂之上,可还记得供养他们的百姓?
若是天下战乱起,那些寻常百姓,又该如何?
生在乱世,太苦了。
“如意。”
这时,公冶皓温和的声音响起,瞬间拉回了她的神志。
阮荣安下意识回头,未语先笑,唤了声,“先生。”
瞧见眼前人,她眸子一亮。
有先生在,应该不会有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