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研读此文。
嗯……这里面提到,通过吸管吸入及推出能量或活化物质,重塑并稳定超高密特质的动力,或是如唯一真神般的无形之力,那就并非目前勉强够用的“复制品”所能为,而是新的,或者更纯碎的原始“真神之种”。
嗯……?
对,现在的工业酵母,即双活性引发剂和稳定剂的基础原料,来源于数百年前对原始菌种的复制与培育,经历过数十代的开发,似乎已经达到性能极限,虽然尚能较好匹配基于自然界现有普通品级能晶矿石提炼而成的工业制品,但无法高效及稳定引导超高密特种能晶有序输出能量和X物质……就如现在那些仅仅是用了超高密黑能晶基础原矿一个多月即毁坏动力源的案例。
呃,顺便再次同情下维利……
那么,最初的“母亲”,原始菌种呢……?
据论文的简单背景介绍,那些原本沉睡于月铃湖底晶沙中的“真神之种”,被发现并提取至聚能工业商社实验室研究和培育后,实际上没太久就全部“死亡”。而受当时相对低下的研究条件制约,新设立不久的能晶工业领域先锋聚能工业商社,仍投入巨大资源采集湖心晶沙,提取原始菌种并不断研究改进培育,很快逼近破产边缘,也只研制出相对可用的二代培育体菌种,但离能晶实用化及工业化生产还有很大距离。
再之后,就是聚能工业商社重组及集团诞生的故事了。而月铃湖心的晶沙已经枯竭,最初的原始菌种也都消逝,再也没在其他任何地方发现过类似“神迹”。
现有工业酵母的改良,实际上都是基于当年的二代“复制体”再开发,后来通过其他办法替换其最大缺陷,但性能总归还是有限。虽然经过四个多世纪后,能晶科技日新月异,但最原始的“神迹”不可能重现了。
因为,消失的不止是原始菌种,其数据指标和特质分析等原始资料据说均未留存于世,就像随着那“神迹”被“真神”收回一样。
可是,二代及后续培育体的相关资料却保存完好,很神奇……
年代久远的原因?还是……有意为之?但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所以,“神迹”真的不可能再现吗?
好像也并非绝对。
或许,能有某种“准神迹”……论文中提及了某种可能性,并且从分析二代培育体的特性和数据入手,从这代其实缺陷最明显的“近亲”出发,反向推导原始菌种可能具备的若干生物特性,并设想某种可能生命力更弱,稳定性略差,但可能相对具备“完整功能”的“准真神之种”构造。
于是,让能量和X物质得以相对有序流动并凝聚于新容器,从而得以重铸超高密特质的“能晶吸管”就有望诞生。
这实在是精妙至极。真无法想象,在红叶楼那样简陋的科研环境中,梅林……嗯,还有苏珊,是如何构想并集齐近乎能够呼唤“神迹”的全部要素……
太“惊艳”了。
嗯,再翻过一页……哦,最后部分有段话,好像是在提醒某种“危险性”?比如,“假设真如人那样通过吸管吸入再吐出液体,那么在流向的转化中,不太可能完全是原来的物质,可能还会混入一些不良之物。不过,那也只是科学上的粗糙想象”……
哎?通过同根吸管吸入再吐出……然后会混入什么?“唾液”?
不,只是那样,大概也还好。
难道是……毒物吗?!当吸取超高密黑能晶矿石中的“活化物质”,其实也可能同时提取了某种披着X物质外衣的“暗能量”,并在随后的作用中释放出致命的冻灼毒素!
可是,第三篇论文已经收尾结束,没再详述。
真是惊讶。
梅林教授明显相当了解超高密、晶沙、“新容器”、新的或更接近于原版的“真神之种”,等等。那些我还在脑海中胡思乱想的东西,其实人家早已经过了不计其数的论证、实验及研究。
可是,在之前的几次讨论上,都没听他讲过……而且,在连续发表如此惊艳的成果之后,他……却好像陷入了研究瓶颈,无法再创辉煌。
不,应该只是暂时性的低落期吧……
但第三篇论文中提到的,利用“准真神之种”……也不知这是否成为现实,总之用其进行重塑超高密特质时,可能导致某种“不良之物”的注入,会不会就是指超高密黑能晶矿石的X物质提取?其实,如果是已经存在的特种矿石,进一步加工成制式能晶不就好了?难道也要制造远超基准值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怪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