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第六区人数,维持在人,近期还有增长的迹象。
这个人数并不算很多,按照第六区的规模来看,就算容纳5万人也绰绰有余。
但是,第六区作为一大聚集地,内部除了生活区域以外,还需要设置很多其他区域。
如此一来,对于土地的利用,就需要更加谨慎。
以往的时候,80%的区域,都是划分给幸存者居住使用。
毕竟大部分幸存者,不是住在集体宿舍,也不会十几人挤一个房间,大多数都是拥有独立的房子。
甚至很多实力较强的幸存者,都是两层小房加一层地下室,会自带一个小花园,在内部可以自行发展。
这对于土地的消耗,就会大幅度增长。
所以,拥有了更好的材料,陆深打算更改居住模式,建造更加耐用、能够容纳更多人的房屋。
在吴越负责的区域,也就是第六区的东北方向,已经规划出一片土地,开始建造多层楼房。
有了计算机绘制图纸,以及制作规格一致的骨瓷砖,房屋的楼层数就可以提升。
按照计划,将会建造六层高的房子。
六层房屋的高度,以往想都不敢想,恐怕还没有修建起来,就已经被狂风吹倒。
但是骨瓷的存在,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和曾经的现代化楼房一样,总共建造六层,每层两户,能够居住12户幸存者。
并且考虑到生存现状,陆深会向地下延伸出三层,也就是三层地下室。
这个区域,也会分配给12户幸存者,让他们可以在地下空间,进行种植或者养殖,用以维持日常的生活。
这种设计模式,能够在更小的空间里,容纳更多的幸存者。
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大概只需要消耗20%的土地面积,又能容纳整个第六区所有的幸存者。
这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到楼房的建造中。
不过,绝大多数苦力,都会交给骸骨矿工完成,这让工作效率提高了不少。
而且,第六区终究是权力集中的聚集地,任何一项计划发布,所有高层都会全力支持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