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风险:火焰直接接触会导致皮肤烧伤,严重程度从一度烧伤(仅伤及表皮)到三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不等。在火势凶猛的现场,消防员和被困人员很容易遭受这种伤害。
-热辐射伤害:即使没有直接接触火焰,强烈的热辐射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它能使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灼伤,引发疼痛、红肿,长时间暴露还可能导致脱水和中暑。在靠近大火源的区域,热辐射强度极高,足以让人短时间内失去行动能力。
浓烟
-呼吸困难:火灾产生的浓烟含有大量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等。其中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200-300倍,它会阻止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缺氧。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3%时,人呼吸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
-能见度降低:浓烟会使现场的能见度急剧下降,让人难以辨别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救援人员寻找被困者,还是被困者自行逃生,都容易迷失方向,增加了被困在火灾现场的风险。
建筑结构破坏
-坍塌危险:火灾会削弱建筑结构的强度。在高温作用下,钢结构可能会失去承载能力,混凝土结构也会因内部水分蒸发而产生裂缝、剥落。例如,长时间燃烧后的木质屋顶或楼板容易发生坍塌,墙体也可能因为结构受损而倒塌,将消防员和被困人员掩埋。
-物体坠落:建筑内的各种物品,如灯具、天花板、广告牌等,在火灾中可能会松动、掉落。这些坠落物的冲击力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外伤,如头部受伤、骨折等。
爆炸危险
-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在一些火灾现场,可能存在易燃易爆的物品,如煤气罐、汽油桶、化学品等。当这些物品受热、受到火焰烘烤或发生泄漏并遇到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能瞬间摧毁周围的物体,造成人员伤亡。
-粉尘爆炸:在有粉尘的环境中,如面粉厂、木材加工厂等场所发生火灾时,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就可能引发爆炸。粉尘爆炸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使爆炸范围扩大。
电气危险
-触电风险:火灾可能会破坏电气设备和线路,使电线外露、短路。消防员在灭火过程中,如果不小心接触到带电的物体,就会触电。而且积水也可能使电气设备漏电,增加了触电的可能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电气设备爆炸:一些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电容器等,在火灾中可能会因为过载、短路等原因发生爆炸。这些设备爆炸会产生高温碎片和强大的冲击力,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
在火灾现场,浓烟是消防员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他们会采取以下多种方式应对:
装备防护
-佩戴空气呼吸器:这是消防员在浓烟环境中的关键装备。空气呼吸器能提供清洁的空气,确保消防员正常呼吸。在进入浓烟区域前,消防员会仔细检查呼吸器的气压、面罩密封性等,确保其性能良好。例如,一般要求气瓶压力在规定数值以上才能进入现场作业,以保证有足够的空气供应时间。
-穿着隔热防护服:这种防护服不仅能抵御高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浓烟中的有害物质接触皮肤。其领口、袖口和裤口通常设计为密封式,减少浓烟进入。
行动策略
-低姿行进:浓烟通常会向上聚集,靠近地面的区域相对来说烟浓度较低,氧气含量稍高。消防员会采用低姿,如弯腰或匍匐前进的方式移动。他们用一只手触摸墙壁或地面,以此来辨别方向并保持平衡,同时避免迷失在浓烟中。
-团队协作,保持联系:消防员在浓烟环境下会以小组形式行动。他们通过对讲机或手势等方式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信息传递顺畅。例如,在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前面的消防员可以通过拍打后面队友的腿部来示意前进方向或停止。
排烟措施
-利用自然通风:如果条件允许,消防员会打开门窗等通风口,让浓烟自然排出。在建筑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他们会根据风向合理选择开口位置,引导浓烟向外扩散,改善现场能见度。
-使用机械排烟设备:如排烟机。排烟机能够快速有效地将浓烟排出建筑物。消防员会根据现场建筑布局和烟雾分布情况,合理放置排烟机,将其出风口对准浓烟聚集区域,把烟抽离,为救援和灭火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寻找安全区域
-寻找避难层或安全通道:在高层建筑火灾中,消防员会引导被困人员前往避难层等待救援。避难层设有防火分隔、消防设施等,相对安全。同时,他们也会熟悉建筑内的安全通道位置,这些通道通常有防烟设施,如正压送风系统,能有效阻止浓烟进入。
-识别危险迹象:消防员会留意建筑物的结构变化和烟雾的流动方向等危险迹象。如果发现浓烟的颜色、气味异常或者有建筑物发出异常声响,可能预示着即将发生爆炸或坍塌,他们会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消防员的装备种类繁多,以下是一些主要装备:
个人防护装备
-消防头盔:它能保护消防员的头部免受火焰、热辐射、坠落物的伤害。头盔一般配有面罩,可防止脸部被烫伤,还有披肩,用于保护颈部和肩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