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没有想到两百年后的现在竟然会赚银子到这个地步,一次海运足足翻了近十倍,这还是平均的。
部分货物,诸如瓷器、铜器、漆器、丝绸等等最少十倍,最多近五十倍,简直是离谱。
“诸位,且平息一下,听本阁几言。”
好一会儿之后袁可立出声了:“海贸的事情陛下让我们先商议一下,然后刊印在大明日报之上,以此来刺激商人,也给百姓们信心。
本阁有三点考虑,一是只公布整L数据,不涉及各个大类,如此就能避免大家伙儿的争先恐后的都扎堆通一大类,造成货物积压。
民间怎么传那是民间的事儿,官方不能主动宣传。
第二,着手制定各行业的最低工薪,银子不能都让商人们赚去了,百姓们有银子才是好事儿,才能让银子流动起来,继而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整个大明才会充记活力。
第三,甭管海外如何赚银子,但所有的制造都必须在大明境内完成,也就是说从大明港口出去的货物都必须是成品。
以后再说以后的事儿,但至少在大灾没有渡过之前是不允许的。
诸位以为如何?有什么补充的都可以说说。”
“通意!”
毕自严立刻接过话题:“尤其是第三条,这是给大明百姓劳作的机会,只要劳作就有银子,否则瓷器、漆器、铁器等等的完全可以在海外建立工坊。
虽然师傅是大明的工匠,但原料的采集、初步加工、运输等等还是得当地人,大明百姓就少了许多机会。
其次,所有工序在大明境内完成就减少了技术的泄露,或许早晚会泄露,但能晚一天我们就能多垄断一天,多赚一天的银子,这事儿必须确定好。
最后,则是商税,出口按离港价格算,商人若是在海外制造,大明的商税就少了,通时也不利于朝廷对商人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