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递了支烟给他,问道:“怎么回事?遇到瓶颈了吗?”
齐长顺双手恭敬的接过来,说道:“瓶颈的确是有的。更难的是内耗太严重了。”
“内耗?你说的是内部的政治斗争,还有权力斗争吧?”
“是,张市长一言中的,说出了真相。”
“长顺,你是个技术型的骨干,你既要管理好行政上的事务,更要抓好技术!你别忘记了,技术才是立厂之本!如果没有领先别人的技术,临钢集团很难获得大的成功。以后也会被后者来超越。”
“张市长所言极是。可是我的精力只有这么多,感觉每天都被无穷无尽的琐事占据了。开不会的完,做不完的研讨,还要防备别人施冷箭。我感到心身俱疲。在我看来,很多会、很多研讨,是完全没有必要召开的,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张市长在的时候,领导我们做事业,那时候干劲多足啊!我们工厂的人,就只需要一心一意干技术、做产品。唉!”
听到齐长顺有些落寞的心态,张俊语重心长的说道:“长顺,一个人要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义无反顾的前进!不要回头,不要张望,不要犹豫,你必须坚定道心,坚定信心!排除万难,努力实现心中的目标。”
齐长顺汗颜不已的道:“张市长,你一直都是我学习的偶像。你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我努力追赶的标杆。我和大家都真诚的希望,你能回来主持临钢集团的工作。这个董事长的位置,我想让出来,还是请你来担任,我做我的技术就行了。”
张俊看得出来,齐长顺说的是真心话。
很多技术型干部,都只喜欢做技术型的工作,而不喜欢全面的管理工作,因为太累,太折磨人!人际关系,远比机器和程序来得复杂。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齐长顺已经知道,张俊有可能调回省城工作,所以先来表忠心。
张俊能理解齐长顺的想法,缓缓说道:“长顺,我也希望,我们以后有机会再次合作。嗯,临革厂怎么样了?有起色了吗?”
齐长顺苦笑道:“没有,还是老样子。沉重的债务问题不解决,只会越来越严重,也会拖垮临革厂。”
张俊夹着烟的手指,停在了半空中。
临钢集团和临革厂,和西州文旅一样,都是张俊从政以来,做出来的成果,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张俊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心生牵挂,也会关心和担忧。
现在临钢集团面临瓶颈,临革厂又深陷困境,张俊虽然操心,却又鞭长莫及。
或许,就像马红旗和赵右军所说的那样,张俊必须站到更高的位置,坐到更高的职务上,才能更好的完成心中的宏愿,实现心中的理想!
省城!
省城!
游子已经离开你很久了!
看来是时候杀一个回马枪,回省城去了!
想到省城那边更加复杂的局势,张俊的眉头不经意的锁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