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卓然回答:
“往南往东,差不多的,我随便。”
叶峰跟她并排站在路边,离她有两米多远,他还闻到她身上一股迷人的香水味,侧面看她,她确实也够漂亮的,光凭她高挺的上身,就能把这个项目顶起来。
出于好意,叶峰提醒她:
“郑总,你想过没有,如果新能源汽车项目搞不成,这里还是没有人气,你的房子建起来,卖不掉怎么办?”
这是在给她透露一个信息:新能源汽车项目在北蒙落地有危险。
郑卓然的回答,也在无意中给他透露了一个信息:
“这个,我也想到了。但现在不是要搞新农村建设吗?镇上和村里,都要拆迁。镇政府可以回购我的房子,作为农民安置房。这样,我就没有风险了。”
叶峰敏感地意识到,这事她胸有成竹,很可能跟郭兴伟谈过这事,就不动声色问:
“你跟郭书记说过安置房的事?”
郑卓然脱口而出:
“说过,不过,他提出了几个条件,我接受不了。”
叶峰心里一动,但依然不动声色:
“什么条件呢?”
郑卓然反应过来,赶紧否认:
“没,没有,我跟他只是聊过一次。他,他没有答应。”
叶峰感觉她在说谎,郭兴伟是什么人啊?一定提了回扣等条件,他还能为集体考虑吗?不太可能!
叶峰就不问了,知道问也没用。
他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让郭兴伟这件事,防止他吃回扣。
“开发这块地,我认为可行,也算是一件好事。”
叶峰毫不隐瞒地表态:
“既为镇政府捐建一个城市广场和城市雕塑,改造和提升北蒙镇形象,又能为拆迁户提供一仳廉价的安置房。这一举两得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郑卓然看着他:
“是呀,这真是一件于公于私,都有利的好事啊。”
叶峰指出:
“关键是看谁操作这个项目,我们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只考虑个人利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利益,损公肥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