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文成武德(打一字) > 第79章 十二团营(第1页)

第79章 十二团营(第1页)

“启禀陛下,朝廷自正统十四年八月募兵至二月初,共召募民壮九万五千二百余名,如今朝廷与瓦剌议和,兵部请旨遣散所募民壮。”罗绮、李实二人的使臣队伍还没出发,兵部居然就开始申请裁撤民壮了,朱祁钰偏过头斜着眼睛看着于谦,面带不解。

“于卿何意?”按照朱祁钰之前交待的改革,给兵部的规划是要将召募制定为长久方案的。

“回陛下,正统十四年十一月朝廷颁了《虏退诏》后,朝廷召募民壮比之前顺利了很多,但所募来的民壮恐非实意,臣请旨裁撤一些。”需要民众当兵打仗时召不来人,一听达子退了反而都踊跃当兵了。

“既然是召募的士兵,自然要与军户有所不同。每月拔以粮饷,从军伍或三年或五年后无论是否伤病皆予以清退,再一次赏予钱粮并授予职差。驿站、信差及各衙门差役都要增加人手,就从退清的识字官军里安排好了。”朱祁钰的意思,自然是别轻易放过这些召募过来的士兵。

遣散容易再想召募就难了,何况之前朝廷并不宽裕时钱粮都付了,如今学着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手段对商贾伸了手,钱粮这几年都不用担心,自然更没必要因为钱粮的原因把人给放掉了。

“既然是召募的民壮,依前约放还为民即可。若是安排了差使,只怕是军户中可得差使的就少了。”于谦提出疑问道。

“各差使都当经过考核,可当用者方能领了职差。眼下军户识字者几人?就是朝廷安排了教书先生,恐怕也难有几个能通过考核的。”对于识字班的效果,朱祁钰没抱太大希望。

识字班就是识字班,年龄越大的越是记忆力不好,学东西越是慢。民壮中难免有早先上过私孰的,经过三、五年军伍得了功绩,再给个差使正好可以促进募兵制的实施。

“臣领旨。陛下,朝廷以后就继续在北直隶并山东、山西等处召募民壮从军吗?”

“不。”听了于谦的问题,朱祁钰直接否认道:“全国实行,全国实行募兵制。试行或五年,或十年后,全国废除军户制,一应俱为募兵制。这是之前已经交待过的,兵部要抓紧拟出相应的章程来。让户部、吏部协从,一并商议。”

对于大明朝已经实施了这么多年的军户世兵制,朱祁钰改革态度坚决。军户世兵制执行的是在军者终身为兵,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套路。一旦入伍就只能死在任上,人这一辈子就完了。

而一旦全部采用募兵制,应募者只要服役一定年限就能退伍为民,如果朝廷有需要可以一呼百应召募清退的军士回营作战,也就是藏兵与民的策略。

部分应募的士兵还能够因为战功得到升赏,清退军伍后朝廷再经过考核授予吃官家饭的差使,仍然会对底层老百姓有很大吸引力。

“哎?之前我可是要求兵部尽快组建新营,原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为老营负责清退官军,新营操练军士的。经过石亨操练数月,如今怎么样了?”

原本的三大营各自有总兵官,那位管三千营的忻城伯就是作死不好好操练被抓了现形,如今还在边塞吃土。

三大营各自有总兵官却也同时互不统一,经过大仗暴露了很多问题。按照之前兵部给出的评价是“三大营各为教令,临期调拨,兵将不相习”。

按照后世多兵种协同作战的方式,朱祁钰提出框架性的思想让于谦、石亨抓总负责,范广等军官负责具体操练。差不多也大半年了,除了征战之外京营附近仍有十万余步军还在操练中,也该检验一下了。

“回陛下,臣等近日正于五军四位都督并诸将商议,将京营操练诸军编为五团营。每营配置原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官军,使陛下所言多兵种协同作战形成常态化。”时不时听到朱祁钰说出几句新名词,于谦也觉得很贴切。

“京营官军可以一万人为一营,应该足够设十二营,便设十二团营好了。各营可有侧重点,根据各自侧重点分别配置协从兵种。”如果按照五团营、十团营再到十团营这样一个发展速度,怎么着也得两三年时间,而十二团营的由来就更久远了。

正统复辟后即刻杀了于谦,废除了十团营制,重新按照太爷爷朱棣设置的三大营管军。而比父亲朱瞻基更短命的朱祁镇很快就去见上父祖,儿子明宪宗朱见深上台后立刻又恢复十团营制。

后来虽然又被废止,但是在成化三年时当年的兵部尚书马昂再次向明宪宗提议恢复十团营。朱见深在马昂等人建议下,将十团营改组为十二团营,以此加强大明官军的训练、战斗能力。

朱祁钰不想耽误时间,直接将最终结果摆在了面前。十二团营,各有侧重点,其他军种辅助的新团营制就将诞生了。

经过一番商讨,十二团营先从京营这十余万步卒中挑选人手搭起个架子,挑剩下来的军卒也暂归三大营,一并安排确认是清退归于民还是退回原卫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选中的军卒以五十人为一队,一人管队,一人为副,两队设领队官一人,为把总官,每千人置千总官一员,副千总辅佐。根据各团偏向不同,或三千人或五千人设置都指挥一员,副都指挥一到两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