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摄制组要为翟靖堂拍摄九十分钟的纪录片,取材的其中一站就在东城,翟靖堂去东城某大学做讲座。
得知此事,陈清雾立即联系翟老师,想做东请他吃顿饭。
翟老师的回复是,饭不吃了,但既然陈清雾的工作室也在东城,那势必得来工作室拜访拜访。
这性质和被老师当堂抽查作业没什么两样,陈清雾自然严阵以待。
当日,陈清雾先带翟靖堂去参观了文创园的那座柴窑,随即去往自己的工作室。
艺术家们对自己的工作空间要求各不相同,翟靖堂偏好整洁有序。
进门之后,翟靖堂看见干净明亮的环境率先点了点头,说规划得很不错,很有条理。
陈清雾带着翟靖堂稍作参观。
翟靖堂问:“最近做了些什么作品?”
陈清雾给他看了看最近的习作,还有之前烧制安姐的那组作品时,挑剩下的备选品。
翟靖堂随意挑了那只“塞上燕脂凝夜紫”的备品,一边细看一边指点改进的空间,“颜色有点浮,不够实。你以前就有这个毛病,做东西总是指望一次性烧到满意。这只杯子你拿去再复烧一次试试看,保管比现在这个效果更丰富。”
陈清雾连连点头。
说完了缺点,翟靖堂又夸:“不过瑕不掩瑜,做的东西开始有你自己的风格了,很不错。”
翟靖堂一直是这样,严慈并济。
同行的还有一个一直在翟靖堂手下工作的学生,姓姚,陈清雾他们这些后进的都叫他姚哥。
姚哥说:“清雾你工作室成立要做个海报发朋友圈啊,不然我们怎么替你宣传。”
陈清雾很不好意思:“其实是因为工作室名字还没定——正好翟老师您和姚哥帮我看一看,定哪个比较好可以吗?”
陈清雾将工作台上的一张a4纸拿过来,那上面是她拟定的七八个名字。
翟靖堂的工作室叫靖南堂,“靖”和“堂”来自他的名字,“南”来自他妻子的名字。那时候大家知道了名字的来源,都一副吃足狗粮的表情。
翟靖堂举着纸张细看,沉吟半晌,说道:“最后这个你怎么划了?我倒觉得这个不错。”
姚哥凑拢一看,也点头,“雾里青。不挺好的嘛?既跟你名字贴合,又跟你作品风格意境类似。”
陈清雾也很难解释自己为什么写下了又划掉,只笑了笑说:“那我再考虑一下。”
参观一圈之后,翟靖堂脚步稍顿,拿起台面上的一只青白釉小碗,“这是谁做的?”
陈清雾看去一眼,“是一位叫庄世英的女士做的。”
“庄世英?是业内的吗?怎么没听过这个名字。”
陈清雾便跟翟靖堂介绍了那一组五只瓷碗的渊源。
翟靖堂将五只碗都仔细赏阅了一遍,感叹道,“真是好东西。——大姚,我们的那个策划,是不是最近准备落地了?”
“是的。”姚哥忙对陈清雾说道:“最近翟老师和瓷都的几位老师准备联合牵头组织一个展览,性质有点类似发掘遗珠之作。清雾,我觉得这位庄老师的作品,就很适合拿来参展。”
陈清雾顿了一下,“我手里只有这五件作品,会不会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