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TXT > 第 55 章 府试(第4页)

第 55 章 府试(第4页)

——同为公子纠之臣,召忽为公子纠自杀,管仲却没有,这样也能算“仁”吗?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孔子的回答却是“如其仁”,即“谁如其仁”,谁能比管仲更称得上“仁”?

接着是子贡。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管仲

算是“仁者”吗?公子纠被齐桓公所杀,他不为之赴死,还投齐恒公为相。()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本作者嬴天尘提醒您最全的《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尽在[],域名[(()

——孔子的回答却是“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须知春秋之时周王室势微,而夷狄交侵。正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恒公“尊王攘夷”,才有今日华夏衣冠文物之盛。故而孔子以为,若是管仲也像是匹夫匹妇一般因一时意气而自杀,或许中华大地早已被夷狄统治,大家都要被发左衽。

相较于尊王攘夷的大功、造福天下的大仁,区区个人品德上的瑕疵又算什么?

两道四书题显然都是圣人赞扬管仲的言语,不过,谢拾解析考题时不能只分析圣人之意,更重要的是明白主考官出题的心思。

张知府绝不是为了推崇管仲。

历朝历代皆推行忠孝,管仲身上有“不忠”这一污点,大臣对其极力推崇,总不可能是想告诉皇帝“一臣事二主”理所当然罢?那么重点自然就是“一匡天下”了!

既然如此,这两道题想表达的应该是:哪怕管仲这般道德有瑕的人,只因尊王攘夷,都能受到圣人赞誉。他的污点越大,能盖过这个污点而名垂千古的功劳就越了不起。

结合这段时间的朝廷邸报与当前局势,张知府的心思已昭然若揭、不言自明。

——当今时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已经不合时宜,然而,讨伐夷狄却是自古至今的政治正确,是圣人赞誉的大功、大仁!

……圣人都搬出来背书可还行?

谢拾回想起文会中差点上演的全武行。

议和还是出兵,一群学子聚在一起都能吵得鸡飞狗跳,朝堂之上想必争得更凶,年轻气盛的天子自然是一力支持出兵伐虏。

张知府用《论语》同一章连出两题,用意如此直白,简直抛弃一切节操讨好天子。

这么一来,倒霉的就成了考生。

主旨无限相似的两道题,偏偏得写出两篇完全不同的文章,极其考验考生的功底。

府试最重首场,首场最重首题,考生又哪敢在首题上有所保留?必然全力以赴,掏空了肚子里的墨水,将文章写到极致。结果写完首题还要继续论证换汤不换药的次题,试问一般人腹中哪还有货?

张知府这一出,简直招骂!

还好谢拾早有准备,不慌不忙。

带着些许押题成功的快乐,谢拾提笔,先在草稿纸上书写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