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天上之明月江上之清风 > 第20章 河道问题(第3页)

第20章 河道问题(第3页)

过千山整天陪着玲花,同她讲话,玲花的嫂嫂负责照顾她。医生来看了玲花,说她恢复得还不错。玲花能对过千山笑了,还能小声地同他讲话,两个孩子的感情又增进了不少。

“孙姐姐,玲花要躺多久才能起来呀?”过千山问孙若薇。

“我也不知道,不过时间肯定不会短。记住了,过千山,不能再去爬树了,不是玲花在下面接着你,现在躺在床上的就是你,记住了!”孙若薇为自己没有照看好两个小孩心里有些愧疚。

孙若薇想到洪康刘百福会派水利专家来隆兴镇,她想多讲一些关于历史上水利方面的知识给过千山听。反正现在过千山一心只想陪着李玲花,武功也不练了,练兵场也不去了,对,就给他讲讲故事吧,孙若薇想。

“过千山,孙姐姐给你讲京杭大运河的故事吧。”孙若薇对过千山讲。

“好呀!孙姐姐,就在这里讲好吗?玲花也可以听听。”过千山对孙若薇说。

“好。”孙若薇说:“就在这里讲,两位小朋友认真听哦!我今天讲京杭大运河。话说在春秋时期,吴国为攻打齐国开凿了邗沟,到了隋朝时期,隋炀帝又大幅度扩修,贯通了洛阳和涿郡,到了元朝翻修时又修到了北京,所以这条运河就叫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隋朝统一全国后,格外重视这个地区,但是隋朝定都在长安,它的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中心的发展变化而南移。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同时,长时期的分裂会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所以说隋朝修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需要。”

过千山聚精会神地听着,李玲花听不懂孙若薇讲的是啥,只是她看过千山听得挺认真的,她不说话一直偏着头望着他笑。

洪康刘百福派来的负责水利的官员已经到了隆兴镇,一同来的还有隆兴镇新任镇长高丰吉。

高丰吉,出生官宦之家,二十岁就考取了乡试第一名,可接下来的考试,他是屡战屡败,好不容易在四十二岁的时候考取了功名,在刘百福手下任长史,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到了四十五岁,才被任命为隆兴镇的一把手。虽然他的职位很低,但他的见识很高。

高丰吉到了隆兴镇先翻看了李志推荐的前任王元的工作笔记,又四处去看了看,回到府衙。他自己心中己有了计划。

高丰吉派人去请李志来府衙商量事情。李志带上过千山和孙若薇一起来到了府衙。高丰吉心里很奇怪,他不明白,李志为什么会带两个小姑娘参加他们的政府工作会。

高丰吉表示惊奇,但李志没有做解释,高丰吉也没有打听,根据他的经验,这两个小姑娘如此受李志重视,身份一定不一般。

高丰吉先把他了解的情况以及他的计划作了一番说明。

孙若薇看那高丰吉中等身材,高颧方脸,两眼炯炯有神,仪表不俗,言谈爽朗,有俊逸之风。

孙若薇说:“高大人的想法很好,隆兴镇所管辖的几个村庄,只要修梁引水,将来必定是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大梁的大粮仓。但有一个问题请各位注意,生产出来的粮食运输问题怎么解决?”

“孙姑娘,”高丰吉说:“我也是担忧粮食运输问题。我查看了府衙的账目,这些年来粮食有库存,但是这些粮食运不出去啊。”

“我从洪康出发时,刘大人也一直在忧心粮食。现在洪康的守军不足三万,有消息说,后魏要起兵三十万来攻洪康,刘大人焦虑得睡不着觉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过千山问道:“高大人,为什么刘大人不多招募士兵,我大梁难道缺人吗?”

高丰吉看了过千山一眼,说:“小姑娘,我们不缺人,但缺粮缺钱啊。要扩编部队,就要养大批士兵,首先要解决军队的军粮问题,然后是武器装备,军晌这些。我刚才不是说了吗,粮食,洪康的粮食不够啊。刘大人上书朝廷也没有用,朝廷回复,没粮,自己想办法。”

“那把隆兴镇的粮食运到洪康去。”过千山大声说。

高丰吉又看了看过千山,他微微一笑说:“我也想过这个办法。我们要把粮食运到洪康,路途上要花费两至三个月时间,而且隆兴到洪康的路不好走,如遇下雨天,道路湿滑,车马陷入泥泞或翻下山崖,很不安全。而且运粮的人路上也得吃东西吧,打个比方,一个人运两车粮食到洪康,运一车,吃一车,也许吃的比运到的还多。以这种方式运下去,只剩下两个字’赔钱’。耗费人力物力,还达不到目的。”

“那怎么办呢?有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李志问。

过千山说:“这个能解决。”

高丰吉和李志都看着过千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