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晋乱吗 > 第17章 王凌寿春测凶吉,杨康司空府告密。(第3页)

第17章 王凌寿春测凶吉,杨康司空府告密。(第3页)

即刻好生招待,毕,以金送于浩祥。

王凌虽开开心心送走了浩祥,心中却还是不甚踏实,一则曹彪一直是令狐愚交往,现虽知曹彪有意,但令狐愚却是已然暴毙,还需再对接曹彪方可。

即刻派舍人劳精又去白马,不久,劳精回来禀告,楚王意决,只需周密行事。

劳精从白马回来不久,接替令狐愚兖州刺史的杨康也已到任。

自此,事所虑二已解其一:师出有名了。

然如何获得调兵虎符,却一时又让王凌陷入僵局。

只是令王凌没有想到的是,机会竟然很快就来了,且来的如此之快,而这么快到来的机会,正是王凌所观到的荧惑守南斗之象。

荧惑守南斗之象,不仅仅王凌观到,东吴自然也是观到。

而此时的东吴,却是深深陷入南鲁储争的死局,导致东吴朝野上下几近分崩离析,令东吴社稷岌岌可危。

荧惑守南斗之象报于孙权,孙权听后大惊:“荧惑守南斗,伤君之凶兆,须必解之。”

孙权遂壮士断腕,果断处置南鲁之争,废黜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以解荧惑守南斗之兆。

然孙权虽壮士断腕解决了南鲁之争,但东吴社稷的动荡,却是被大魏的征南将军王昶嗅到战机。

王昶,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

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王昶封为武观亭侯,迁升征南将军、持节,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亲自操练水军,广积粮草,为伐吴做准备。

当王昶嗅到伐吴战机后,即刻上奏朝廷:孙权因南鲁储争,为解荧惑守南斗之凶,诛杀鲁王孙霸,致使东吴社稷岌岌可危,应于此时起兵,攻伐东吴。

朝廷得到王昶伐吴奏章,即刻问询太傅司马懿。

司马懿对王昶大加赞赏,遂派发调兵虎符与王昶,王昶即刻凭借调兵虎符发三路大军攻伐东吴:

新城郡太守州泰发兵巫县、秭归。

荆州刺史王基发兵夷陵。

征南将军王昶发兵江陵。

共三路大军,攻伐东吴。

三路大军皆来势汹汹,准备充分,士气高涨,一时间斩杀数十员东吴大将,击杀吴军数千人,大获全胜。

三路大军势如破竹般的进攻,一时间惊到了吴主孙权:“虽已让鲁王孙霸自裁以解荧惑守南斗之凶,看来孙霸非为君主,此凶不能解。我已年逾七十,行将枯木,生死乃是旦夕之事,我死尚不足惜,只是若果魏国从淮南方向趁势南下,岂不瞬间可夺我东吴?如此看来,为保东吴社稷,需提前防备为好。”

孙权遂发十万大军进驻堂邑,将流经堂邑的涂水堵塞,借洼地构筑巨大涂塘,用以阻断曹魏南下建康之路,以保东吴社稷安危。

东吴堂邑构筑涂塘以绝魏国攻伐东吴之路,如此大的动静,让王凌不禁大声叫好:“此乃天灭司马懿!正好借此于朝廷讨要调兵虎符,调动天下兵马,迎拥楚王为帝,都许昌,讨伐司马懿。

主意打定,即刻上奏,讨要调兵虎符。

然,朝廷却是回到:“东吴孙权堂邑构筑涂塘,乃是防御,非是进攻,于魏国并无威胁。”

竟然否了王凌讨要调兵虎符的请求。

为何?

王昶攻伐东吴,朝廷即刻下发调兵虎符,而王凌为何却是被朝廷阻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