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水浒之狄家将番茄为什么看不了了 > 第126章 凌振踌躇不得志狄泉慧眼识珍珠(第1页)

第126章 凌振踌躇不得志狄泉慧眼识珍珠(第1页)

狄泉此次回山,估计山上的水泥城郭已经完全制造好了,自己这边弄到了“轰天雷”凌振回去,到时候让他造出一点火炮来,那梁山的防御能力直接就能更上一层楼。

毕竟,“轰天雷”凌振那大炮在原着里面的描写是能打十四五里远,威力天崩地裂。

“十四五里”这个射程,已经远超明末红夷大炮的射程。

在《水浒传》所描写的宋朝时期,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恐怕全世界都找不出这样的火炮来。

而凌振就这么造出来了,但有意思的是,宋朝拿着这样的一位宝贝却不知道用。

北宋没有这么先进的火器,至少不可能大规模使用。

但是考虑到《水浒传》的成书最早也在元末,而凌振这个人物也不见于早于《水浒传》的文学作品,作者很可能会根据当时的兵器发展情况来描写。

无独有偶,更绝的是,在《水浒传》这部作品里,凌振火炮的威力被描述得这么厉害,在梁山上的作用竟然只局限于放号炮!而在实战中却没什么战绩。

梁山里面的各种远程武器,都有说出场,比如说就花荣的弓箭,张清的石子,燕青的弩箭,哪怕是丁得孙的飞叉和项充、李衮的飞刀都有斩敌战绩。

但是凌振这逼格满满的大炮却没什么用武之地。

梁山大聚义时,凭借掌握核心科技,又有功劳傍身的凌振,排第五十二名,这排位在技术型人才里面算是相当靠前的了,可惜,表现机会一直不多。

凌振的对应星号为地轴星,轴,是轴承的意思,还是压轴的意思,说不好,但是他这战绩是真的不漂亮。

两赢童贯时,凌振负责带着副手二十余人,围绕在杏黄旗后的炮架周围。

凌振和他的火炮,像是守护替天行道大旗的底牌,但是一炮没放。

三败高俅时,凌振在梁山制高点设置火炮,作为公孙胜祭风的信号。

招安后,凌振依旧随军南征北战,带着他的火炮参与大小战役,就是没什么大用。

征辽时,凌振在檀州施放号炮,震慑敌军,又在蓟州用火炮帮助攻城,立下不少功劳,但也没看见他打死一个猛将。

征王庆时,凌振主要仍做放号炮之事,还曾以步兵头领的身份亲自上战场搏杀。

而王庆部下猛将袁朗,死于炮击,也是凌振部下炮手所为,但这属于狂轰滥炸。

征方腊时,凌振多次在攻城战中放炮,起到轰塌城楼或震慑对手的作用,被当做了一种攻坚武器。

比如攻打睦州时,凌振开炮攻坚:“那火炮飞将起去,震的天崩地动,岳撼山摇,城中军马,惊得魂消魄丧,不杀自乱。”

看样子,他的大炮实战效果远没有其震慑效果那么厉害。

除了壮声势发信炮之外,所谓的“石炮落处,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其实只有一次。

在睦州之战中发炮炸死包道乙,一炮爆头,这也是“轰天雷”凌振在《水浒传》原着里面唯一的一次杀敌记录,算是报了武松的断臂之仇。

如果梁山每次作战都用上这招的话,估计没人会是对手,但是他这有且只有一次的战绩,看起来更像是瞎猫碰死耗子,凑巧碰上的。

征讨方腊结束后,凌振为梁山好汉幸存者之一,在朝廷为被封“武奕郎,诸路都统领”中的一员。后在火药局御营任用。

而狄泉则是要把这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收到自己的帐下,为自己所用。

在他的手上,狄泉可以让“轰天雷”凌振所制造出来的没一门大炮都成为战场上的大杀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