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仙寥 中原五百百度百科 > 第37章 出发(第4页)

第37章 出发(第4页)

周清的导师曾说过,土地兼并,在有的地方,除了向有功名的读书人投献外。

即使普通地主豪不强迫,也有普通平民自愿卖地。

因为作为自耕农,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很差,收成好的时候,谷贱伤农,收成不好的时候,遇到灾荒人祸,届时只能将田土贱卖。自然不如在年景好的时候,将土地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却也是存在的。而且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手工商业逐渐发达,农户有了更多进城讨生活的机会。

此外,名声好不好,也是乡村统治者能不能顺利进行土地兼并的一个因素。

如现在的胡村,等周清考中举人,胡村肯定愿意立刻依附过来,投献土地。

其中除了周清有举人身份外,也跟他们愿意相信周清有关,这份信任是周清当塾师时积累起来的。

如果名声不好的乡绅,不会有自耕农主动去依附。

这类人,就是所谓的劣绅。他们想要进行兼并,就得采取更恶劣的手段,容易引起对抗。

因此一般来说,世代扎根的豪强,都会为本乡本里谋取利益,赚取名声,这也就是所谓的家风清正。

至于鱼肉乡里,多是朝别的乡里去。

毕竟身份地位的维持,关键在于有自己人支持,这是根基。

大至一国,小至一州一县甚至一乡,实则运转机制都是类似的。没有自己人,干什么事都不成功。

说到底是坏事容易成事难。

考举人千辛万苦,可要让一个人考不中举人有太多办法。

周清请林小姐调查过,过去三次乡试,江州城一个举人没出,很大原因是那六七个明明很有机会考中举人的生员,都会因为各种意外的事,参加不了乡试,或者乡试的时候生病,或者出别的问题……

因为江州原本也不是次次乡试都有人中举,这件事也自然被人忽略过去,甚至归结于江州本身科举水平的问题。

虽有这方面原因,但也太过巧合。

三次乡试,差不多十年时间,张家在没有其他举人出现,或者老举人过世又或者到其他地方当官的情况下,便长成了江州第一的地方豪强。

谁受益,自然谁的嫌疑最大。

有这些参考在。

周清还和张家有过节,他愈发坚信这一路去长州参加恩科乡试不会太平。

但他已经做足了准备。

林家的外宅。

周清做好准备后,跟福松道长来林家汇合。

年关已过,距离乡试还有一个月,他们准备出发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