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主角长生不死但是一直隐居的 > 第296章 大鹏飞兮(第2页)

第296章 大鹏飞兮(第2页)

这是一个“四分天下”之局,标志着李隆基开始以皇子来代替边将领兵。但这一战略遭到了高适的反对,高适认为这是复“封建”,一旦诸王走出深宫,天下便有分裂的危险。

然而,就在李隆基颁布这道诏书的三天前,太子李亨已经在灵武即皇帝位,李隆基尚不知情。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李隆基的诏制中看出其对太子李亨的制衡。

如果说此前李亨与李隆基之间尚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嫌隙,那么马嵬驿之变后李亨与李隆基的矛盾其实已经公开化了。毕竟,处死杨国忠尚可忍,但逼死杨贵妃后李隆基肯定很难释怀。

一个月后,也就是8月12日,李亨的使臣来到四川,李隆基才知道太子已然称帝。

之后,李隆基承认了这一事实,也同意李亨用“制”的名义处理政事,但事后要向李隆基汇报;而李隆基称“上皇”,用“诰”的名义独立处理政事,事后也要向李亨通报。

于是,叛军肆虐的大唐形成了两个权力中心,成都的李隆基和灵武的李亨。

李隆基所封的三王之中,盛王李琦和丰王李珙并未赴任,但永王李璘是真的赴任了,并逐步形成了一个以其为核心的江陵(荆州)政治集团,其背后便是李隆基。

李隆基并未放弃权力,其承认李亨不过是为了平叛的大局。

高适,便在此时被李隆基派往江陵,辅佐永王李璘。但高适觉得永王有割据之意,事必败,决然离开了永王,并投入了李亨的帐下。

此时李亨的优势是已然称帝,同时拥有当时大唐政府军最有实力的军事集团,而永王的优势则是拥有天下财赋重地,但弱点便是江淮军力不强。

之后,高适被李亨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前往江淮平叛。

每当政治纷争之起,中原逐鹿的人都要作出一番努力,争取一批名士前来参与幕府,这样可以提高个人威望,吸引社会上的各个阶层前来归附。

名士本身固然未必个个都有什么经天纬地之能,但由于他们在士人中有影响,而封建官僚队伍本由士人组成,社会上的各个阶层都对士人中的杰出之士抱有敬意,因此名士的动向,往往也能说明人心向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永王李璘于此作出过努力,可是太子李亨即位大统,又得李隆基追认,占尽名分大义,有识之士皆知永王事不可为,因此永王招贤纳士的成效不佳。

但李璘终于罗致到了李十二这样一位大名士。或许可以说,这是永王阵营中唯一的一位举国皆知的名士。

安禄山起兵后,李十二携宗夫人南下,这时隐居在庐山。经过永王幕下谋士韦子春等三次聘请,李十二终于兴冲冲地下山了。

宗夫人反对李十二这么做,但李十二不能放弃这个千载难遇的机会,终于下山一试了。

历史上的往事,总是勾起他无限的憧憬,李十二想到了殷浩隐退十年,时人以其起与不起,卜江左兴亡;谢安高卧东山,天下之人伺其出仕,均引领望之。

这些历史上的往事,激发他从政的热情,永王璘派人三上庐山礼请,使他感到诸葛亮的往事又要再现了,于是匆促下山厕迹军中。

永王当然隆重欢迎,屡设盛宴款待。李十二本以谢安、诸葛亮等奇士自居,这时以为实施自己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一路随永王东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