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盛唐挽歌女主角是谁 > 第76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第2页)

第76章 河西事,唯吐蕃而已(第2页)

王忠嗣面色微变,他父亲王海滨,就是死在吐蕃人手中。他自从军起,与之交手的敌人,也都是吐蕃人。

王忠嗣年轻的时候在河西三年,以敢打敢拼著称。但若是谈起对吐蕃人的研究,那还是相当片面的,了解得并不深。

“吐蕃军与唐军相比,如何?”

方重勇好奇问道。

“松赞干布遣禄东赞使唐,给太宗皇帝带去一件名贵的鹅型金铸酒器,其鹅黄金铸成,其高七尺,中可实酒三斛。”

牛仙客幽幽说道,并未直接回答方重勇的问题。

松赞干布那都是百年前的吐蕃领袖了,而送的这件酒器,则打破了方重勇的幻想。他从前一直以为是文成公主带去的唐代工匠养肥了吐蕃人,令其掌握了先进的冶炼工艺。

但听牛仙客这么一说,似乎并非如此。

“吐蕃枪细而长于汉者,弓矢弱而甲坚,人皆用剑,不战,负剑而行。有乌朵为辅,进退自如。

吐蕃军备又岂止是不弱啊。”

牛仙客对方重勇解释道。

“乌朵为何物?”

方重勇发现了一个陌生的词汇。

“乌朵也叫俄朵。

是用吐蕃牦牛毛搓捻成粗毛线,再编织成毛辫。

毛辫上端有一个三寸的套环,使用时将套环套在中指上,中间编一块巴掌大的椭圆形乌梯,用来放石块、土块,末端用羊毛做鞭梢。

这东西既可以军用,又是牧民们驱赶牛羊的利器。

如果要赶牛羊,用手捏住乌朵两端,乌梯内放上石子或土块,提鞭挥抡,然后放开一端,石子便飞到几十丈以至一、二百丈远外,使头畜转换方向。

牧民使用乌朵的本领高强,有的人打百余丈远的距离,可以百发百中,所以乌朵不仅用以赶牲口,而且用来驱赶野兽。

至于吐蕃军中高手,数十丈内,射鸟雀之眼,弹无虚发。”

牛仙客不厌其烦的给方重勇解释,一点高官的架子都没有。

乌朵乃是唐军与吐蕃交战时,最嫌弃憎恶的武器,没有之一。石弹是动能武器,打在身上很疼,有盔甲防护也没用。唐军士卒们若是四肢被乌朵扔出来的石块打中,经常会骨折失去战斗力。

由此可知,唐军与吐蕃军交战,其实是很凶险的。远不是古籍里常说的“一汉顶五胡”。更可怕的是,乌朵材料易得,利用离心力甩出去的石块威力极大,且男女老少皆可使用。

王忠嗣亦是感慨说道:

“乌朵也就罢了,更有吐蕃贵族人人披甲。此等锁子甲,包裹全身,只有双眼露在外面。无论攻城或是冲锋,皆锐不可当,不惧弓弩。

吐蕃武备自成体系,并非仿我大唐规制,且皆为自制,不可小觑。”

这踏马强无敌了啊!

方重勇原以为吐蕃应该是跟突厥、匈奴这一类的游牧民族差不多的,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