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平凡修仙之路 > 第四十四章 白山明悟(第2页)

第四十四章 白山明悟(第2页)

之后,他多次想顺利返回宝山的企图,再次受挫,大喜之后,是让人绝望的大挫,一喜一躁之间,他心中那根紧绷的弦,崩断了。

于是,他变得愤怒暴烈,不但迁怒于他人,甚至还想暴力夺权,操弄权力于鼓掌之间。他又渴望自己修炼顺利,拥有改变一切的能力,让自己回到“幸福安详”的家中,所以,他杂念重生,幻想连连。

而这一切的最终根源,就在于,他没有新的世界观,来适应新的陌生世界。他仅有的一套小吏生存法则,面对如此庞大而变幻莫测的新世界,显得捉襟见肘。

他不是没有努力过,但他远离家乡,孤身一人,面对如此新奇磅礴的新世界,他手中可以借助的东西太少。

他曾经寄希望于自己,能够读懂《太一生水妙化真经?总纲》,兴许那里面,有他渴望的新世界观,一个能带他走进新世界的新指引法则,但那些经文太过生涩难懂。

他这样一个学识不高,见识不广,仅仅只有识字水平的小吏,要自学这样浩瀚深邃的经文,无疑就像是,让一个只会在自家门前小池塘里扑腾的孩子,去横渡广袤无垠的海洋。

即便后来,他找到了一本解读生僻字的书籍,但那也没有让他有更多的进展,就像给那个想横渡海洋的孩子,做了一只小小的竹筏,面对海洋,也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如今,他刚刚换到手的这本《武氏集思录》,是这白山县的文化名著之一,源头就是白山县里,诗书传家的武氏家族家训。

这武氏族人随陈国王室,一起从鄂国迁来,其中一支族人迁到白山县,在白山县安定后,繁衍的几代人,都是人杰,且大多是见识多广的读书人。

后来,有好事者感于武氏家族教导自家子弟的成功,于是,就想方设法的从武氏族人手中,拿到了武氏家训。

而这种善用寓言故事,教导族人的新颖体裁,一流传到社会上,就吸引了很多人,渐渐的也有人,会往里面不停的补充小故事,经过很多读书人,多年的补充完善,这武氏家训也就变成了《武氏集思录》,最终成了这白山县的文化名著之一。

这本《武氏集思录》通过几百个小故事小寓言,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讲给人听,既不让人乏味,也便于读的人,通过故事类比自己,加深自己的感悟,算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而这本书的所有特质,都刚好贴切石珪的需求,不仅是补充了见识,更重要的是,这些做人做事道理,这些看待整个世界事物的世界观,都是通过浅显易懂的小故事传达出来的,完全满足石珪这个只有识字程度的人的需要,让他能够通过自学,改进小吏的生存法则思维,建立新的做人做事的世界观。

于是,他早早的回到营帐,闷着头徜徉在《武氏集思录》的各种小故事里,甚至连手中的浅蓝色珠子,也被放在了地铺上,两只手捧着书籍,废寝忘食的边看边思索着。

………………

漆黑的营帐里,石珪毫不费力的翻看着书页。

营帐外,响亮的休息号,再一次把他唤醒,他抬起头,眼中毫光闪现,营帐的布帘,虚虚的掩着一条缝,阵阵的凉风徐徐吹来,扔在营帐口的餐盘已经被收走。

以往这个时候,石珪作为队正级军官,可以继续在自己的营帐内点着蜡烛,然后做些自己的事情。

但现在的石珪,思绪如同闪电一般,时而横跨闪现过整个思维天空,时而又贯通撕裂整个认知的天地,新的观念,如惊雷怒涛一般,不停的轰击着陈腐的守旧堡垒。

没有了浅蓝色的珠子镇压,此刻他的脑袋里,各种从《太一生水妙化真经总纲》《庆安说文解字集》《武氏集思录》中,生出的思绪念头,如同风卷云起一般,纵横交织,不断交错融合。

他似乎想明白了些什么,却又抓不住,想不清,理不明,讲不出,这让他一时间,有些郁结燥热起来,仿佛这以往遮风避雨、包容自己的营帐,顿时就狭小起来,让他一时呼吸不上来,压得他胸闷气短,困得他手脚卷曲,好生不自在。

他死死的盯着,虚掩着的营帐布帘,眼中光芒闪烁,抬起手,就想掀开布帘,从此纵出狭小的营帐,仰天长啸,踏上自由之路。

但片刻之后,又放下了手,想就此蜗居营帐,泯灭于众人,苟全性命,最终回家团圆。

  他的手抬起,又放下,放下,又抬起,他的双眼时而迷茫。时而清醒,时而纠结,他就这样呆立在原地,不停反反复复。

但不用多时,他眼神就渐渐坚定,口中喃喃自语道:“奋勇非莽撞,奋勇非莽撞。”

他抓起地铺上的铁尺,插入腰间,然后一抬手,掀开了营帐布帘。从里往外看去,布帘外面黑洞洞的,一阵冷风吹来,让石珪打了一个寒颤,他掀着布帘的手,似乎犹豫了一下,但随后又坚定起来,他低下头,一弯腰,就跨出了营帐。

他直起身子,抬头仰望夜空,一轮硕大的明月,斜挂在夜空中,周天都是繁星点点,一袭月光洒在身上,留下了浅浅的影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