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贞观好驸马 > 第169章 学堂(第1页)

第169章 学堂(第1页)

翌日,柴哲威被别业中大公鸡的打鸣声中缓缓睁开了双眼。

今日柴哲威准备去学堂和蔗糖工坊看看,所以也没有睡懒觉,直接去了演武场晨练,用了朝食之后就叫上马贞直接走向了学堂。

走到学堂所在的院子外,学堂里面已经传来了孩童的读书声,仔细听去,传过来的应当是。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正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千字文》出现后,就取代了流传已久的《仓颉篇》和三国时期蔡邕的《劝学篇》,成为了最常用的启蒙识字课本。

因为科举的原因,学会了一部分字之后,孩童就要开始学习经学,然后才是文学。

一般的世家教育子弟,都是由易到难,由经学到文学,从六岁开始学礼节,十岁拜师。

要参加科举,一般情况下就是从六岁启蒙学字和礼仪,七岁读《论语》和《孝经》,八岁诵读《尔雅》和《离骚》,十岁就出门拜师,如果学堂远还要住宿在学堂,十一岁再反过来精读《论语》和《孝经》。

至于为何从七岁就要开始读《论语》和《孝经》,是因为学子要参加童子科的考试,为了鼓励孩子读书,朝廷专门在科举中加了一个童子科,而且是十岁以下的。

朝廷规定,童子科是十岁以下,能通《易经》、《论语》、《孝经》,并且能够背写一些文章,就可以通过考试,而且可以给官做。

其实在大唐,儿童读书是非常辛苦的,一点不比柴哲威前世那些卷王轻松,甚至有的家族,用熊胆、黄连、苦参等药物做成药丸,孩子读书打瞌睡的时候让他含一颗,用这个苦味来刺激孩子不要睡觉。

柴哲威和马贞来到学堂外,听到里面的读书声,也没有进入教室,而是来到了院子里一边的幼儿看护室。

此时幼儿看护室,由于天冷,门窗都是关着的,负责人杨氏正和另外两个年轻妇人逗弄着里面的小童,然后就听到屋外传来的咚咚的敲门声。

  杨氏听到这将手上的拨浪鼓递给逗弄的孩童,然后缓缓起身过来打开门,立马就认出了是柴哲威,连忙芡身一礼道:“拜见公子。”

“杨管事不必多礼。”柴哲威见到杨氏行礼微微虚抬着手说道。

这时屋内的小孩和另外两个负责带娃的妇人也是望了过来,见到柴哲威一群孩童都是缓缓往后退了一下,看得柴哲威一愣一愣的,心想自己有那么吓人,然后转身看了看站在自己身旁的马贞,顿时心中了然。

杨氏见此对着屋子里另外两个妇人介绍道:“你们快过来拜见,这是柴公子,也就是我们的主家公子。”

两个妇人听到后,连忙战战兢兢的走过来跪拜在地上,也不敢发出声音。

柴哲威见此连忙说道:“不必行此大礼,我也只是过来看看这边这些孩童如何了,快起来。”

说着想要去拉,但是想了想还是没有上前,望向一边的杨氏,杨氏见此走过去将两个妇人拉起来说道:“你们不要紧张,公子人很好的,我们这个学堂和幼儿看护室就是公子要求建起来的。”

“如果没有公子,如今我们可能还在家里忍饥挨饿,还说不得能不能渡过这个冬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