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穿越到李白的时候 > 第59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第2页)

第59章 落花时节又逢君(第2页)

杜甫吟完”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本来要接着回忆过去一起宴饮,欢歌达旦的时候,多么开心啊。可是他没有,说完这两句便戛然而止,又180度大转弯接了两句: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时候,作者的情感已经表达得非常浓厚。杜甫遇到少年偶像,惊喜过后,看到眼前这个乱世里风烛残年的老人,再想到现在落魄的自己,跟回忆里盛唐耀眼的明星和意气风发的少年,对比是多么明显。盛唐已不再,我们也已是将死之人,怎么不会悲从中来?怎么忍心再去回忆?

两个老人站在花瓣漫天飞舞的树下,沉默地看着远方,回忆着过去,眼中似带泪,嘴角又带笑。

此后不久,潭州发生了一场兵变。

早在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府兵制的瓦解和边镇节度使的强大,唐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松弛,原来作为监察区的道已是形同虚设。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唐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抵拒安禄山、史思明叛军,将原有各道的采访使改为观察使,后来,又“分天下为四十余道,大者十余州,小者二三州,各固其山川区域为制”。

观察使除掌领考察辖区内各州县官吏的政绩以外,还掌管民政、财政,兼及军事,成为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从此,道成为凌驾于州、县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唐初以来的地方行政州、县两级制一变而为道、州、县三级制。

唐中期开始的这一重要的政治体制转变,很快即在今湖南之地得到实施。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唐朝在衡州设置湖南都团练守捉观察处置使,简称湖南观察使,辖衡、潭、邵、永、道五州。

从此,今长沙等地又从原江南西道分离出来,单独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湖南道。“湖南”一词开始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在历史上出现。大历三年(768年),湖南观察使徙治潭州,并兼任潭州刺史,辖区也有所扩大,增加了郴、连二州。于是,长沙成为湖南道的治所,兼领7州,举足轻重,对整个湖南地区的军政事务和治乱兴衰发生着重要影响。

湖南观察使的设立及其迁治长沙,是唐朝为稳住湖南局势所采取的重要措施,却引起了湖湘武将们的不满。

崔瓘,为人正派,任官清廉,称得上是唐代中期长沙乃至湖南的第一位贤良之吏。他一生仕宦湖湘,曾一任澧州刺史,两任潭州刺史,并当上了湖南道的最高行政长官湖南观察使,政绩昭彰,颇享时誉。

唐代宗初年,他担任澧州刺史,到任伊始,即“削去烦苛,以安人为务”,两年时间,澧州“风化大行,流亡襁负而至,增户数万”,百姓“谣颂之声达于朝廷”。不久,他迁任潭州刺史。

潭州为湖南大郡,人口繁密,政务更为繁忙。他恪遵职守,抚恤黎民,不遗余力。当时的湖南观察使孟彦深考核各州长官,曾将之评为第一,上奏朝廷。

但是由于朝政的混乱,崔瓘得到的并不是什么赏拔和“征拜”,却反而因人诬告,于永泰元年(765年)被免官去职。

大历四年(769年)七月,崔瓘又被重新起用,再次担任潭州刺史,并兼任湖南观察使。崔瓘第二次来到长沙,仍然不改初衷,“政在简肃,恭守礼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