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穿越到李白的时候 > 第58章 中巴之东巴东山(第2页)

第58章 中巴之东巴东山(第2页)

杜甫的弟弟杜观曾从京城长安来到夔州,兄弟二人在多年战乱后异乡相逢,自然是既悲且喜,百感交集,说不尽的往事,道不完的离情。

弟弟离开夔州后,杜甫的思乡之情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抑制,终于让杜甫做出了放弃夔州的安定富足生活,取道荆楚返回洛阳故里的艰难决定。

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把那片四十亩的果园送给了一个朋友,然后携妻挈子穿越长江三峡来到了楚地重镇江陵,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区。

杜甫原想从江陵走陆路北上襄阳,然后从襄阳继续向北直达洛阳,但是,当时的地面交通远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结果,杜甫在江陵城外等了好几个月,也没遇到可以载着他一家老小去襄阳的合适的车辆,无奈之下决定继续乘船顺江而下,然后从位于现在湖北中部的沔鄂一带转入汉江,之后溯汉江而上抵达襄阳。

杜甫逗留江陵前后偶遇了一个身份非常特殊的朋友,后来的着名诗人李贺的父亲李晋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贺之所以被剥夺了考进士的权利,就是因为他父亲名字中有一个和“进士”的“进”谐音的“晋”字。

当杜甫乘坐的船只停靠在洞庭湖畔的岳州(今湖南岳阳),杜甫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凝聚在杜甫的心头,并随着诗人一起登上了岳阳楼。

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今上岳阳楼”,向往了多年不得登,如今才算是登上来了,这是一声长叹,长叹的内里是一团忧国忧民、伤时伤世的感慨。

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登临了闻名天下的岳阳楼后,他忽然动了游历潇湘寻访屈原贾谊足迹的想法,要知道这两位文化名人和他一样都有着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不幸经历呀!于是,杜甫暂时放弃了北归的计划,转而南下访古。

大历四年正月,杜甫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