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穿越到李白的时候 > 第51章 白发三千丈(第3页)

第51章 白发三千丈(第3页)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其十七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秋浦歌第四首,是李白的自画像。全诗描绘的诗人形象是满腹忧郁,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怀着失意的心情来到秋浦的,虽然是刚过“知天命”的年纪,可是好像一下子白发就全白了。

在此诗的开头,李白说自己是“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听起来似乎觉得原来还李白一直是两鬓青丝,但到了秋浦之后,没有想到竟然会在一天早上起来之后,发现两鬓已经白发苍苍了!

“一朝”极言头发白得之快,简直出乎意料之外,言下之意,还真有点当年伍子胥过不去昭关,一夜之间,就把头发愁白了的味道,但是伍子胥是心急火燎,李白却并不着急赶到哪里去,而且,也不像伍子胥那样过不了昭关就有性命之忧,但是又为什么白了头发呢?

李白在惊异之余,给自己找了一个看上去说得过去的原因:“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中国古代的文人一听到猿声,马上就会愁肠百结。

这个阶段,诗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普通的劳动者。秋浦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第十四首,李白描绘了轰轰烈烈的炼钢场面,这在唐代诗人中也是独一份。

炉火、火星、通红的面孔、健壮的身体,热烈劳动的场面。粗犷的歌声响彻了明月下的旷野,响彻了历史的漫漫时光。

应青阳县令韦仲堪的盛情邀请,李白曾一度卜居于九华山东崖的龙女泉侧,在那里留下了太白井、太白洗砚池、银杏古树等遗迹。

这年冬天,李白和友人高霁(高喧之)、青阳县令韦仲堪(字权舆)等人在夏侯回的家中休息。

从那里抬眼望去,九华山的松树和积雪映入眼帘。几人一时兴起,联句唱和,集为一篇《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李白一句“灵山开九华”,为山定名。最后他又说:“缥缈羽人家”,指山中有仙人居住,更显出九华山的不凡。

在秋浦附近的铜陵,李白曾在五松山下一个农家投宿一夜,乡下老妇人恭敬地向客人进上一盘自己舍不得吃的雕胡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