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穿越到李白的时候 > 第35章 独怆然而涕下(第2页)

第35章 独怆然而涕下(第2页)

陈子昂曾先后两次“出差”塞外,一次是随乔知之前往张掖、居延平叛,一次随武攸宜到北京、河北一带讨伐契丹,其间也曾到山西、内蒙古、宁夏等处,两次间隔10年,在外待的时间总共约一年半,但“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他对西北、东北边防都曾有独到见解,也为他创作边塞诗提供了素材。

陈子昂的边塞诗感情极端“分裂”,高亢时勉励与突厥作战的魏大将军“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勉励跟随武三思征讨契丹的崔融“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深沉时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甚至面对战场发出“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的悲叹。

建功的渴望和征战的残酷形成矛盾的心理、情感的反差,这二元的纠结成了后来边塞诗人们的共同特征。此外,对边疆经营出色的汉代也开始成为诗人们映照现实的意象,班超、霍去病、卫青、李广、窦宪……这些英雄形象一次次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呼唤出诗人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陈子昂改变了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文风,并打开了边塞诗的大门,将曾经在南朝文人想象中出现的边塞风云落实为亲历之后的深沉思考,鼓舞着更多的文人投身那里。

陈子昂交游广泛,与人赠答之际也常常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放入诗中。他的所书所写都刺破了边塞的雾霾,边塞诗新时代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则天顺圣皇后圣历元年(698年),陈子昂打定主意,决定要辞职归隐,以赡养父亲为名申请辞官。武则天还算厚道,批准其带职返乡。

陈子昂在家开炉炼丹,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陈子昂家乡县令段简竟罗织罪名,把他送进了监狱。

陈子昂入狱,与当时的权臣武三思和才女上官婉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武则天当朝后,武氏一门飞黄腾达,连武攸宜这样的远亲都被封王,武氏的亲侄子武三思就可想而知了。

武三思仗着自己的权力,公然出入中宗李显的后宫,与中宗皇后韦氏勾搭成奸,而作为皇帝的中宗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官婉儿祖父上官仪,也是唐代的大诗人,后因罪被诛,上官婉儿随其母亲被送往掖庭宫为奴,在皇宫里干些脏乱差累的体力活。

后来,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群臣奏章多由其参与决断,有“巾帼宰相”之名。

不久,上官婉儿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处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通天元年(696年)开始(出自《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为圣历年),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军国谋略,杀生大权,大多取决于上官婉儿。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拥护李唐宗室的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神龙政变后,唐中宗复辟,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推荐武三思,将武三思领进宫中,李显于是开始与武三思商议政事,张柬之等人从此都受到了武三思的遏制。

不久,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后来,上官婉儿又与武三思私通,并在所草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

韦皇后因为太子李重俊非自己亲生,对他十分厌恶。武三思子武崇训经常唆使安乐公主,当面凌辱李重俊,以其不是韦后亲生呼之为奴。

后来,安乐公主甚至要求唐中宗废掉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胁,对武三思、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忿恨不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