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穿越到李白的时候 > 第12章 前度刘郎今又来(第2页)

第12章 前度刘郎今又来(第2页)

此时当权之人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而当年的核心人物已经死去多年。

我刘郎可不是好惹的!被贬的刘郎更比你们活得长久!于是,刘禹锡又写下《再游玄都观》。

此诗前面还有一段序文,刘禹锡介绍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眼下就是重回长安去看了那当年的玄都观。如今已是苍凉景,那百亩的玄都观一半都是苔藓,千树桃花早已不在,只剩下一些菜花在风中摆动。当年种桃树的道士去了哪里?

“桃花净尽”,那些当年如桃花灿烂的人,还剩几个?不是死了,就是已经没有什么权势了。可是我刘郎又回来了,你们好多人是不是已经去见阎王了?

这首诗,既是回到京城的喜悦,更是对那些当年排挤他的人深深的嘲笑和鄙视。

千年之后,通过这首诗,我们依然仿佛能看到刘禹锡的眼神,那对排挤他的人的轻蔑眼神:

“有本事再来贬我一次啊!”

(二)

在唐代的着名诗人中,绝大多数人喜爱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杜牧更甚于刘禹锡。

原因很多条,最重要的一条,恐怕是刘禹锡太傲,容易得罪人,有时还太偏执,不像白居易那样随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时又不失正直。他全凭自己的才学赢得了在朝中和文人圈子里的地位,个性与柳宗元相近,但恐怕还要犟一些。《旧唐书·刘禹锡传》说他“既任喜怒凌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其名”,又说他“恃才褊心”,这都是指他恃才任性、疾恶如仇和盛气凌人的一面而言的。

不过,说刘禹锡“恃才”,也没冤枉他,因为他性格中的确有恃才自傲的地方;但说他“褊心”,却似乎有点冤枉了他,因为他毕竟与弹劾过他的政敌窦群重归于好,晚年又与白居易诗词唱和,趣味相投,如果他心胸狭隘,就很难做到这些,也很难与白居易如此交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也许正是由于他这种倔强固执、不轻易服输的诗人个性,才使他一生“久落魄”,长期贬谪为外官,被朝廷抛掷于巴山楚水、南蛮荒凉之地达二十三年之久。

但是,诗豪就是诗豪,刘郎就是刘郎,刘禹锡一路被贬一路歌,在命运的重重打击之下,却仍能吟唱出极富豪迈气质的诗篇。

和很多着名诗人文人一样,刘禹锡也是年少得意、名动京城。十九岁的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名播士林。二十一岁的刘禹锡进士及第,春风得意。前途本一片光明,却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三十三岁的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即今湖南常德,也就是后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说的“巴山楚水凄凉地”。

而立之年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刘禹锡却仕途不顺,遭此打击。一般人也许就一蹶不振了,但刘禹锡并没有,路上还写下这首《秋词》,告诉世人他并没有萎靡不振,依旧元气满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回首看刘禹锡这一生,可谓是一生不得志。但是他从未后悔,开开心心的活到了古稀之年。他一生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正如他在《浪淘沙》中所言的: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正月至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夏在夔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这是其中一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