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什么!王妃她全家都是穿来的免费阅读 > 第180章 不用怀疑,执行命令就行(第1页)

第180章 不用怀疑,执行命令就行(第1页)

不知道是林建邦的气场太过强大,还是平安王府亲卫统领的招牌太过响亮,把总们看着曹金勇不仅对新来的林知府言听计从,甚至还提着一个小包袱跟着他们一起住到了卫所里面,一时间都有些昏头涨脑。

几番试探,也没有问出个所以然来,各把总只好安耐下心中的疑惑,老老实实的执行林知府的命令。

首先就是清点驻兵,岭南虽为蛮夷之地,但也真的是有十多个年头风平浪静,毫无战事可言。

潮州府因为不算边防要塞,所以其驻兵规格是三千人,全部都是普通步兵。

按照军规,这三千人应该都是十八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的壮年男子,超出年龄的就放籍回家。

服役的士兵都是军户出身,即使没有战事,每日也应在军营操练,农忙时才准回家耕地务农。

但林建邦去卫所军营看过了,根本没有士兵在操练,营地沙场的杂草都有一米多高。

所谓的军事卫所,也变成了各个把总和百夫长们的私人宅院。

要来驻兵名册,不用细看,打眼一瞅纸张上的虫眼和霉迹就知道这是很长时间没有整理过的。

那三千驻兵都变成了曹金勇家里的长工,种田的,放牛的,做木雕家具的,做首饰的,倒是挺多才多艺的。

曹金勇也挺会的,用朝廷发放的军费,一半留下来跟底下的心腹们分了,另一半当做工钱发给驻兵。

然后再鼓励这些人去自己开的青楼妓院里消费,可算是把肥水不流外人田给玩明白了。

林建邦管不了历史遗留问题,三千驻兵,只要十八岁到二十五岁的壮年男子,限时三天,登记入册,集结完毕。

三千新兵一入伍,林建邦将他们五十人为一班,让亲卫和侍卫们每个人带两个班,给他们先来一个月的军训。

每天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钟跑十里地,上午去站军姿,齐步走。下午上两节课,一节文化课学习认字,另一节就是思想品德课。

林建邦找许薇帮忙写的教材,把历史上有名将领的英雄事迹改编了一下,侧重点变成军人应该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保卫国家热爱百姓为宗旨,对军队和百姓的忠诚为军魂。

之前的夫长,百夫长和曹金勇那些超过年纪的长工,被林建邦强制退役,待新兵军训之后再从新选出夫长和百夫长。

古代的军制是一管九,十人里面选出一个夫长,十个夫长里面选出百夫长,十个百夫长里面选出千把总和千副总。

千把总和千副总都是有品级的,林建邦动不了他们。和平年代军政分家,他管不着那片。

而被强制退役的这些人,选出三十个讲卫生的成为军营里的炊事班,五十个勤快的为后勤。会木雕和做首饰手艺的林建邦收进了府衙,留作他用。

剩下那些劳动力,都去建造新的军营。

这是要把军营迁走?嗯,不用怀疑,执行命令就行。

海阳的军营还是汉朝时期设立的,那时候入迁潮州的人少,基本上都是驻军部队。

沧海桑田,军营所占的地方已经阻碍了海阳的发展,别人不敢动,林建邦却敢,兵马指挥有的权利就相当于他也有。

上好的风水宝地不用来种田实在太可惜了,不仅军营要迁走,军户的耕地也要跟着迁走,都往远了迁,迁到山脚下。

曹金勇私人的粮仓够三千驻兵吃上好几年的了。军户这一两年的任务就是伐木开荒,然后绕着山改种梯田,把良田还给百姓。

军户也迁?这动作是不是太大了?就不怕弄的民不聊生吗?

民不聊生?恐怕不聊生的是另有其人吧!

军户的存在,就是为了保证国家军事力量的同时,减少军事支出的负担。但军户不是越多越好的,只要不是时局动荡,无论哪朝哪代都会限制军户发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