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中文网

倚天中文网>七姑娘娘是什么意思 > 第172章 死国可乎(第2页)

第172章 死国可乎(第2页)

李墨白轻轻摇晃着酒盏,垂眼凝视着杯中倒映出的与兄长李秋白极为相似的面容,心中似乎涌动着千言万语,却无人可以倾诉。

他的兄长李秋白,自小便才情出众,风度翩翩,更兼擅长画梅的绝技,令人赞叹不已。

李秋白酷爱画梅,人也如雪中白梅般高洁,家族中的人都对他寄予厚望。而李秋白也不负众望,乡试、会试、殿试均名列前茅,仕途一帆风顺。他还兼修武艺,能文能武,最终担任了镇守边关的大元帅一职。

回想起自己年幼时,李墨白也曾渴望像兄长一样,为朝廷尽忠,为百姓造福,成为一名铁骨铮铮、顶天立地的好官。因此,他竭尽全力,沿着兄长的足迹,最终在乡试中一举夺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然而,当李墨白怀着满腔的欢喜进京,准备将这个喜讯告诉兄长李秋白时,却亲眼目睹了朝廷百官那奴颜婢膝、媚上欺下的丑态。

那个曾经如雪中白梅般高洁清傲的兄长,在这权力的漩涡中,也逐渐变得面目全非。这一幕,彻底击碎了李墨白入朝为官的梦想。

他厌恶那个让兄长李秋白也为之改变的朝廷,所以宁愿偏安一隅,做一个小小的县令。

这些念头在李墨白的脑海中闪过,使得他两胁隐隐作痛,眉头也紧皱起来。

见李墨白陷入沉思,颜七再次开口:“我之所以敬仰你的兄长李秋白大元帅,是因为他胸怀天下,真正为百姓着想,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李大人,以你的才华,若是只用来做一个县令,确实是大材小用。何不居庙堂之高,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名垂青史,赢得身前身后的赞誉呢?”

李墨白的头开始有些晕眩,显然是醉意渐浓。他扬起双眉,嗤笑一声:“好功名?要它作甚?能吃能用?还是能坐能立?世情污浊已极,断无转圆,在这滚滚车轮之下,还差我这一副枯朽白骨吗?”

他用手勉强支撑起摇晃的身体,俯身看向对面的少女颜七,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嘲讽:“颜七,你身在官门,何以还不悟?”

颜七微微抬头,目光落在李墨白那如玉山倾颓般的面容上。因情绪激动,他的脸上泛起两抹绯红,眸光虽然有些迷乱,却异常明亮,宛如一只被困住的猛兽。

面对李墨白的激愤,颜七却保持着平静,她轻声开口:“李大人,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李墨白闻言,颓然坐下,静静地听着颜七开始讲述:“我朝真宗皇帝乾兴年间,许州府出了一位青天大老爷。他爱民如子,断案如神,两袖清风,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然而,因为一个荒谬而可笑的理由,这位青天大老爷被牵连进一场大案,最终死在了诏狱之中。”

“后来,他的幼子长大了,也步入仕途,追随仁宗皇帝。他为国为民,殚精竭虑,颇有其父之风范。他后来官至宰相,致力于改革变法,为天下百姓谋求福祉。然而,庆历新政最终失败,他被奸臣司马光陷害,慨然赴死,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他的家人、族人,甚至朋友、学生都受到了牵连,血流成河。”

从湖上吹来的清风推开窗户,吹乱了少女鬓边的碎发,同时也点亮了她眸中从未熄灭的火焰。

那一瞬间,颜七似乎不再是那个平凡无奇的小仵作,而是化身为易水边慷慨悲歌的白衣荆轲。她骨子里的忠勇和正直,像火焰一样灼痛了李墨白的眼睛。

“李大人,您可知此人是谁?”颜七问道。

李墨白不由得坐直了身体,沉声回答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天下谁人不知,此人正是文正先生范仲淹,以及他的父亲许州知府范墉!”

真宗二十四年,空印案发。震怒之下的真宗皇帝下令,对于地方各衙门的长官主印者,一律处以死刑;而佐贰官则杖责一百,充军边地。这原本只是地方官吏,为了减少奔波而默契施行的小事,却被真宗皇帝上升到了利用空白文书作弊的严重程度,因此牵连人数众多,范墉也因此遭受了不幸。

而他的儿子范仲淹,早有才名远扬。真宗死后,仁宗继位,遵循真宗的遗训,召范仲淹入京,委以重任。后来,范仲淹进行改革变法,发动庆历新政,然而这却触动了权臣司马光等顽固派的利益。他们在皇帝面前进献谗言,导致范仲淹被罢免,最终也被迫害致死,整个家族也遭受了灭顶之灾。

因此,天下人都高度赞扬范氏的忠勇精神,为他们的灭族之祸感到叹息。

“那么,李大人,你又如何看待这两位英雄呢?是否也认为他们只是螳臂当车,执迷不悟呢?”颜七轻声问道。

李墨白长叹一声,摇头说道:“我岂有资格评价他们……”

说着,他便垂下了头,神情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