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第一。
评得很公正。
永嘉帝对比前几届状元的文采见识,和这一份相比,确实有进步。
永嘉帝甚至认为,这便是沈江霖的卷子,因为这个风格确实和永嘉帝当年读到过的沈江霖乡试时候的文章有些相似。
永嘉帝继续去看第二篇。
第二篇写的极长,但是永嘉帝还是细细看完了,看完之后永嘉帝沉默了许久,将这份卷子单独拿了出来,放到了一边,又去看剩下的卷子。
所有卷子全部阅完,永嘉帝陷入了纠结之中。
只有第一第二的名次,实在有些难以定夺。
是人都有私心,哪怕是皇帝也不外如是。
永嘉帝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第一份就是沈江霖的卷子,而第二份的卷子虽然语句平实,但是读的时候,永嘉帝脑海里甚至就顺着笔者的那些数据点出的各个地理要址的位置,浮现出了他“养心殿”内那副万里江山图上的每一个细节之处一般,他甚至可以想象,若是能将这份卷子上的各种条例推行下去,只要找的人靠谱,必然能让洪涝之灾不再会对大周百姓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哪怕其中要付出无数人的心血,但是这篇策论完全是可行的。
永嘉帝陷入了矛盾之中,一方面是可以让他中意的未来臣子拿到连中六元、创造出史无前例的神话,另一方面他是真的爱第二篇的文章。
罢了罢了,一切坚持初心,该如何就如何!
永嘉帝痛下了决心,直接改了第一第二名的位置,御笔亲题了名次,然后才让底下的人拆掉了上面的弥封。
等到弥封拆掉,永嘉帝一看第一名卷子上的名字,先是愣了一下,继而龙颜大悦,哈哈大笑起来。
“天意如此,果然如此啊!”
永嘉帝心中是又得意又自豪,为自己的眼光和判断能力得意,又为自己看中的少年英才果然就是如此有本事而自豪!
王安一直在后面伺候着,不知道永嘉帝在具体高兴什么,但还是机灵地凑上来拍马屁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天下英才尽在陛下毂中!”
这回王安这个马屁绝对拍的高明,永嘉帝听了心里头舒坦万分。
五月初一,大朝会之际,文武百官入朝,外加三百名贡士跟在文武百官后面一同进入了“太和殿”之中。
殿宇高大宽阔,脚下踩的金砖光可鉴人,没有人敢抬头看一看头顶上装饰华丽的梁柱,更无人敢去东张西望菱花窗上的祥云浮龙雕纹,宝象、甪端、仙鹤以及香亭等象征着权利、长寿与江山稳固的吉祥摆件立在丹陛之下,另有十八鼎式香炉立在丹陛上,静静燃烧着松柏之香。
文武百官分为两列,诸位贡士十人一排依次排开,所有人束手而立,低垂着头看着脚下金砖,整个“太和殿”内,连一声咳嗽声都听不到。
落针可闻。
在这样庄严肃穆的气氛下,太监总管王安走到了丹陛前,三声高呼:“圣上驾到——”
随着永嘉帝的缓缓落座,所有人都跪了下来,高呼万岁。
“众位爱卿请起。”
永嘉帝的目光扫视了一下全场,让众人免礼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