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族学这么多人家,如今沈江霖又中了案首,就是不去问,人家还要显摆几句,所以沈江霖的事情很好打听。
沈江霖在沈氏族学上学,师从张文山,拢共在族学里读了四年书。
文人之中相互打听,很是容易,张文山只是个经年的老秀才,学识很是一般,甚至陶云亭还花了一点手段,拿到了张文山写过的几篇文章。
看完张文山的文章后,陶云亭简直是嗤之以鼻。
说句托大的话,他便是用脚写出来的文章,都比这张文山要强一百倍!
陶云亭本身就想上折子阴阳一番十一岁案首的事情,心底想的是就算是真才实学,他都要让首辅大人给他们找点不痛快,即便没有作弊,也要搞出个嫌疑。
有时候捕风捉影,比证据确凿,更加让人津津乐道。
一旦那小案首有了这种似是而非的污点,往后便是卷子答得再好,阅卷官为了摆脱嫌疑或者以示公正,大概率是要被弃之不用的。
但凡谢识玄并非出自谢家,没坐上三品顺天府尹的位置,只是一个普通县令,陶云亭的计策都能得逞。
现如今,避开谢识玄的锋芒,陶云亭越调查,越觉得自己果然所料不差。
一个这么多年毫无建树的老秀才,教了四年出来的学生,便能直接中个案首回来?
这是陶云亭这么多年来,听到过的最好笑的笑话。
若是那沈江霖真的有这个本事,荣安侯府会藏着掖着到现在?恐怕神童之名早就打出去了!
其中猫腻,恐怕比他想的还多。
原本那日陶临九和沈江霖等人在茶楼的冲突,就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如今再有陶云亭从旁推波助澜,很快京城中就传出了十一岁案首是勋贵之子,官官相护,才得了案首之名的闲言碎语。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成了真,如今这个年代,没有太多娱乐活动,这般汇聚了科场作弊、十一岁案首、以及官官相护等关键词的新闻,就如同插了翅膀一般,成了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就连沈锐,一开始听到同僚们恭喜他儿子成了县案首还洋洋得意,结果事情不出三天,传到沈锐耳朵里的喜事就变成了坏事,急的他连忙从衙门里跑了出来,将沈江霖喊到了跟前。
“你今儿个给我说说看,你这个案首到底是怎么得的?这次县试考了哪些题目,你如何作答的?”
沈锐将沈江霖叫到了书房里,屏退了下人,直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怀疑。
沈江霖自从三日前看完榜之后同族学里的同窗等人聚了聚,回来之后就没有再出去过,府试距离县试很近,沈江霖头脑清醒,知道此时还不是庆祝的时候,哪怕沈锐和魏氏都送了东西过来说要给他庆贺一番,都被他婉拒了,一门心思闭门读书。
沈江霖年纪尚小,身边都是拘于后院之人,消息并不灵通,但他何等敏捷思维,沈锐这般气急败坏地一说,他便知道定是外头有人说他这个县案首另有玄机。
年少而成名,总要伴随很多的诋毁与成见,沈江霖对此并不陌生。
看渣爹的样子,急的官服都没脱就跑了回来,恐怕心中已经信了三分。
沈锐如何能不信?
自己这个庶子这么多年不显山不露水,学业上一向平平,考了案首回来,不仅仅没有像普通人一般欣喜若狂,竟然还能坐得住继续读书?
这会不会就是心虚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