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整治陆安荀不过是不想他归太子的手,然而到了今日反倒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你不是说事情办得干净吗?”
他沉声问忠勇侯。
忠勇侯道:“确实干净,即便再怎么查也查不到殿下头上,只是。”
“只是什么?”
“苏家的案子跟陆安荀的案子有牵扯,而苏家那桩案子乃皇子妃策划,若要查起来。也简单得很。”
查到皇子妃头上,其他的即便没有明确指向二皇子也不言而喻了。
闻言,二皇子当即气得脸黑。
怒问:“李茹人在何处?”
。
大理寺掌天下重案,查案的本事自然是不差的。可陆安荀的案子一直拖着,并非查不清,而是不敢查。
可如今皇上亲自发话命大理寺卿三日内查明,他哪里还敢拖延?没到三日就将事情始末查得明明白白。
正如忠勇侯说案子并不复杂,好查得很。往最简单的入手,然后抽丝剥茧就行。
是以,两天后,大理寺卿梁戟顶着压力将事情上表。
当真相大白后,朝臣们并不震惊,反而一致地有种“果然如此”的心情。
此前控告陆安荀的有三桩罪。其一贪墨河道修缮款,偷工减料致使人命。
这事并不难查,将河堤坍塌部分的用料跟河堤其他地方的用料对比,就能看出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很明显,坍塌的这部分有人故意动了手脚。
而所谓贪墨所得钱财也并不属实,大理寺查到那笔钱是就近存入陆安荀户下的。微妙的是,万隆钱庄乃二皇子妃李家所有。
其二,私藏逃犯,这也纯属污蔑。
那两名逃犯并非陆安荀私藏,而是在河道坍塌前两天才从附近县衙大牢逃出来的。可为何两人能神不知鬼不觉逃出大牢不想着远离东京城,反而明目张胆地在东京城外做工?
自然是有人故意放出来的,当地县令在大理寺的审问下亲口证实了此事。
至于第三宗罪,传言陆安荀在津阳县以权谋私跟苏家勾结之事,也只是传言,且令人惊掉下巴的是,散布传言之人居然是二皇子妃。
真相大白后,矛头直指二皇子。可也有人为二皇子辩护,大意是这样的。
二皇子冤枉,这三件事没有哪一件能直接证明他参与其中。甚至,三件事件件都跟李家有关,难道不能是李家为了除掉陆安荀而私自做的?
为了证明这一点,那人尽可能地将李家跟陆安荀的恩怨摆出来,哪怕小时候李家三公子李贽在街上曾被陆安荀揍过一顿、这种芝麻绿豆的小事也当成了呈堂公证。
还有就是此前李贽在街上羞辱苏家三小姐,而苏家是陆安荀的岳家,李贽失去双臂,李家怀恨在心认为是陆安荀所做,所以蓄意报复也很有可能嘛。为何要说是二皇子陷害陆安荀?二皇子跟陆安荀无冤无仇,无辜得很呀。
不得不说这幕僚口才了得,一番话下来,将罪过全推到了李家身上。
李大人气得胡子冒烟,却百口莫辩。
就连二皇子妃李茹也不承认,但不管承不承认,都忽略不了一件事——陆安荀是清白的。
其实事情真相如何皇帝心知肚明,但为了维护皇家颜面只处置了李家,将李大人降官一级,而二皇子妃以善妒不配为皇家儿媳为由,由皇子妃贬为妾。至于罪魁祸首二皇子,下令禁足半年。
这场闹剧,二皇子看似只受禁足却也损失不小。至少眼看即将得势却失去圣心,接下来的半年恐怕得承受太子一党的残酷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