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法子,只得任她像挂件一样挂在身上,然后努力忽视腹下异样之感。
“你这几日在县衙可还好。”
“好啊,有吃有喝,还有我大姐二姐相伴,十分好。陆安荀你呢?仅月余就过年了,你还得忙多久?”
说起这个,陆安荀感叹:“咱们津阳县还是人太少了。”
“你指哪方面?修路修渠的人?”
“不是修路修渠的人,而是人才。”
陆安荀说:“要能管事的,能解决问题还能独当一面的。”
他继续道:“如今津阳县正是建设之际,商客多,来津阳县做工的人也多,但能管事的人匮乏。”
“此前不是招了一些人吗?用不上?”
“不是用不上,”陆安荀道:“只是这些人才参差不齐,真正用得上的并不多。”
默了默,陆安荀说:“不过也不必担心,我已经写信去京城,让恩师裘老先生帮我介绍些有志之士。”
忖了忖,苏绾说:“这种事得对症下药。”
陆安荀瞥她:“你又有何主意?”
“我能有什么主意?”
苏绾说:“我只是设身处地思虑了下。”
她说:“若是我选择一个地方做事,必定要看那里的待遇如何,报酬多少?吃住是不是舒坦?前程是否有保障,当官的会否爱惜人才,当地之人好不好相处等等。”
陆安荀惊讶:“你讲究这么多?”
“那当然啊。你只想招有志之士,可有志之士也是人啊,是人就有贪念。并非人人如你陆安荀般志向远大没钱没人也肯干。”
陆安荀猝不及防被她夸了句,心中舒坦,当即将人主动揽紧了些。
“那你说说,具体该如何。”
苏绾说:“你以招商之利吸引天下商客,同样也可以纳才之利招揽天下人才。”
“方法也简单,就跟招商一样,将津阳县所有能给的好处都罗列出来,招揽哪类人才,分别给多少酬劳,会提供何等食宿,或干脆承诺若是任满五年送一座宅子诸如此类引诱,这样兴许能招到许多人。”
苏绾道:“你别看这些有才有志的人表面上不为五斗米折腰、个个清高的模样,私下里可在乎这些了。”
陆安荀稍稍寻思了会,点头:“你说得对,我倒是光想着有志之士,却不曾考虑有志之士也是人,也追逐利益多寡。”
“既如此,接下来恐怕得建一批官舍了,这官舍建在何处为好呢。”
见他陷入沉思,苏绾凑过去亲他。
先是在他唇上轻啄,然后沿着脸颊吮至耳侧。
陆安荀嘶地声:“苏绾,别闹,我正在想事。”
“想什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