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伯点头:“自然。只不过,适才苏姑娘也说了,制作这么一坛醉蟹钳耗时耗力,如何能每月做出五万坛?即便你有这么多人力,也不见得能有这么多的蟹给你当食材。”
“陈世伯这个问题问得极好!”
苏绾站在大堂中央,自信地看向众人:“这便是我今日要跟你们说的招商一事。”
她说:“就以醉蟹为例,我们津阳县计划人工养蟹,然后开设醉蟹作坊,养殖、腌制等等每一个环节分工劳作,不仅能省时省力还能大量供给。”
“至于销量也不必惊讶,所有美食制作方子秘不对外,全国乃至整个中原也只我们津阳县有醉蟹钳。再精心宣扬一番,我们津阳县的麻辣醉蟹必定能卖向全国各地。”
这就是产业链的事了,将渔业做成产业链,上至航运、养殖、作坊,下至零售买卖,每个环节都能挣钱,都能招商。
津阳县麻辣醉蟹钳的名声一旦打出去,别的地方即使出现仿制品却也无力竞争。
而这仅仅只是渔业,若是茶业、矿业也如法炮制,整个津阳县的经济可不得了。
做大做强,做成产业链,做成全国标杆富裕县。这才是苏绾的目标。
苏绾接着说:“从渔业养殖到加工,到运输,再到各地门面铺子售卖,每一步都是可挣钱的部分。在座的都是商人,不必我多说想必也清楚这其中能有多少市场有多少利。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津阳县对外招商的东西。”
陈世伯越听越精神振奋,听到最后满目发光,未等苏绾说完,他立马道:“苏姑娘,我陈家愿给津阳县出钱修路,可否将这醉蟹钳生意交给我?”
他话落,立马又有另一人道:“我祖上就是养鱼的,养蟹没人比我更懂,苏姑娘可否让我经营这个?”
“我也是!我手上有数十家作坊,可在的津阳县开设。作坊生产和打理没人比我更在行,苏姑娘可放心交与我。至于修路的钱,你且说来,要多少?”
一时间,堂中众人竟是纷纷抢着要给钱修路,生怕抢不到这渔业生意的机会。
云苓欢喜,一人发了份契书:“大家别急,且看看这份契书,若是觉得合适,后续的事可细细详谈。”
见此,苏绾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
她转头看向坐在上首的陆安荀,却正好撞上他欣赏的目光。
苏绾对他眨了下眼睛:看我厉害吧!
陆安荀骄傲地笑了,主动端了杯茶给她。
“你有这法子为何不早说?得此妙计,津阳县修路指日可待。”
“修路算什么。”
苏绾笑:“等着吧,接下来还有重头戏,没准让你把航运和水渠也一起修了。”
“是什么?”
陆安荀问。
“暂时不告诉你,你且等着看就是。”
谁也不知道苏绾口中的“重头戏”是什么,次日一早,苏绾神神秘秘地写了封信送至东京城。
----------本章已完,请跳到下一章,以下乱码不必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