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对于事情的严重情况,还是低估了太多。
今年,青瓦台通过了一个法案,给与了信用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没有给予相同范围的管制。
在这个法律之下,信用机构可以购买公司债务以及商业票据,发放商业抵债的贷款以及消费贷款,甚至能够用来购买垃圾债券。
大英在一段时间的抛售以后,再次看到了这个产业的吃香之处,遂开始大力发展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
“实在是太盲目乐观了。”
陈道俊看完数据,得出了结论。
“他们不知道,在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不断加速创新的背景下,加之弥漫了整个寒国的奢侈消费文化,全国上下都产生了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
“在泡沫破裂的时候,大英集团将会遭受极其巨大的创伤。”
陈道俊说道。
“为什么这一定是泡沫?我明明看到在法政的支持之下,相关产业都蒸蒸日上了。”
赵大浩不解地问。
陈道俊微微一笑:“根据调查到的大英集团的做法,他们就是把信用不好的贷款都包装了起来,分为两部分,若是整个贷款有违约,就由利息高的一部分亏损。”
“亏完利息高的,再亏利息低的,然后分别再卖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利息高的那部分大英负责担保,再找个评级机构评上优等,就可以再次卖出。”
“在这种不断的拆分和衍生之中,五千万韩元的贷款后面,很可能就附带着十亿韩元的衍生投资产品。在这堆贷款之中,只要违约一朵,底层的钱收不回来,叠在上面的所有债券都完蛋。”
陈道俊解释道。
赵大浩恍然大悟:“完全就是岌岌可危的大楼。”
“那么我们应该趁此蓄力,在爆雷后重重打击大英集团吗?”
赵大浩问道。
“不,我们确实是要让大英感到已经临近悬崖,但是不能够让他们真的坠崖下马。”
陈道俊摇了摇头。
“我要收购大英集团,但不能够让他们真的彻底破产。不然也就没有收购的意义了。”
“我们不仅要在危机爆发的时候活下来,还要借此大赚一笔。”
陈道俊的眼神里充满了野心。
“怎么赚?一旦真的爆发这么大规模的金融危机,想要不亏损都已经很难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名金融高官忧心忡忡地说道。
“我们要做空。”
陈道俊斩钉截铁地说。
“找各个投行购买保险,当投保对象的信用贷款没事的时候,我们给投行保费,但一旦这些信用贷款崩盘,投行便要给我们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