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半年过去了,卧牛镇俨然成了全省脱贫致富的典型,去年还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镇"。
而现在,他要离开了。
王洋开始收拾办公室里的个人物品,书架上那本《乡村治理创新案例集》是他经常翻阅的,里面夹满了笔记。
墙上挂着的卧牛镇规划图,每一个标记都是他亲自确认的,抽屉里那一叠感谢信,有贫困户送来的,有学生写的,有老人托人代笔的。。。。。。
他拿起一个相框,里面是他和镇里孩子们的合影,那是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他为镇上的小学争取到了新的操场和图书室。
照片上,孩子们笑得那么灿烂,围在他身边,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请进。"王洋把相框放进纸箱。
进来的是镇办公室主任老张,一个在卧牛镇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同志,他手里拿着一叠文件,脸色有些异样。
"王镇长,这是需要您签字的几份文件。。。。。。"老张欲言又止,"听说您要调走了?"
消息传得真快,王洋苦笑了一下:"嗯,组织安排,连你都知道了?"
"这。。。。。。这也太突然了。"老张的眼睛有些发红,"大家都舍不得您走,您知道吗,现在镇上传开了,说是上面有人要让您走,您不得不走。"
"老张。"王洋打断他,"组织上的决定,我们服从就是了,没必要讨论太多。"
老张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只是帮王洋一起收拾起东西来。
王洋的办公室在三楼,窗户正对着镇委大院的正门,当他正把最后几本书放进纸箱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他走到窗前,眼前的景象让他愣住了。
镇委大院门外,聚集了数十名群众,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有拄着拐杖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穿着工作服的工人。。。。。。
他们手里举着自制的牌子,上面写着"王镇长别走""卧牛镇需要您""感谢王镇长"等字样。
"王镇长!王镇长!"
类似这种呼喊声越来越响亮,穿透了清晨的空气。
王洋的手紧紧抓住窗台,指节泛白,他认出了人群中的许多面孔。
最前面的是李大爷,他家的危房改造是王洋亲自督办的,他旁边是张婶,她儿子在王洋联系的技能培训班学成后,现在在镇上的工厂做技术员,还有小学校的刘老师,农家乐的赵老板。。。。。。
老张也凑到窗前,惊讶地说:"天啊,这是全镇的人都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