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此,蔡晋会经常给林子苏开小灶,林子苏的成长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她是那种一点即透,还能举一反三的学生。
不仅学习领会和消化理解都特别快,对蔡晋的想法和行为都能很快心领神会并转化为方案、纲领和行动。
甚至有时候还想在了蔡晋的前面,而罗汉团队的高效执行能力,又能将两位老大的方案付诸行动,并转化为业绩和成果。
他们已经合为一体,缺一不可。
随后,林子苏向蔡晋提到了自己的担忧,业绩做得这么好,担心团队会飘,会唯金钱业绩论变得功利势力,也担心团队会江郎才尽后继无力。
蔡晋就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要把罗汉团队的眼光培养起来,让他们学会看长远,提升他们的价值,持续输入能量,而不是只局限于业绩提成,只有这样,这个团队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良性产出,而不是一味地消耗他们的内存。
那么,鉴于此,她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每个月有一次不短于两天的团建活动,而且不局限形式,可以是唱歌跳舞,可以是游山玩水,也可以是生存挑战赛,也可以是公益帮扶,形式不限。
但必须符合一个大前提,不能低俗,更不能违背伦理道德,必须有利于培养团队的积极和团结,有利于帮助队员释放工作压力,让每个人都轮流策划和带队搞团建活动。
尤其是公益帮扶,她了解到,在蓬云山区有很多留守儿童,可以从这里下手,让大家看到弱势群体的艰难和不易,以人为鉴照得失,培养团队的珍惜和感恩,不骄不躁。
其二,就是在售楼部划出一个功能区,做读书学习的区域,放上地产相关的书籍期刊报纸,让大家一有机会就学习看书,鼓励大家通过学习,给大脑供给养分,每周每人读一本书,每周开一次读书分享会。
工作其实对大家的消耗非常大,身体上的消耗,有一日三餐补充。可是像知识、经验和技能等这些无形的价值资产,消耗一次就少一次。
这就像汽车一样,跑一程,就得加个油,罗汉们也需要“加油”,不然,要不了一年,罗汉团队的内存就会消耗殆尽,再想像现在这样持续高质量产出是根本不可能的。
蔡晋有点出乎意料,这丫头片子是真的出师了,竟想得这么长远,很是欣慰,于是表示自己对团建活动没意见。
甚至在达成业绩目标的前提下,专门腾出几天来搞团建,既然要搞,就持续长一点,一天两天的没有意义,作用也不大,最好能在五天以上。
这个,我觉得你可以写一个申请,要求集团完全放开对罗汉团队的考勤管控,以目标为导向,目标之外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这也是蔡晋一贯的风格,他抵制一切形式的考勤和加班制度,在他看来,加班除了消耗,毫无意义,在八小时之内能完成的,坚决不能拖到加班。
他的朝阳团队也一直秉持这个文化理念,他给目标,只要能达成目标,一个月30天,如果1天内能达成,其余29天,就给他们放假,他们自由支配,这也是朝阳团队一直以来高产高效的原因所在。
因此,蔡晋也是希望把罗汉团队打造成第二支“朝阳团队”,鼓励大家以目标为导向,不以加班、考勤为目的,争取财富与时间的双向自由。
关于读书分享,蔡晋认为,既然要做,不如放开限制和形式,不要只局限于地产圈,干脆完全放开,历史、地理、文学、哲学、数学、经济、金融、营销、电影等等,甚至是新闻、政策、案例都放进来。
甚至如果可以,他也可以邀请自己的大咖朋友来给他们做客座讲座,以拓宽他们的认知视野,这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量变才能产生质变。
同时不拘泥形式,视频、音频、书籍、报刊、杂志等等,最好是装一个投影,声画同屏。
还有一点,你要把你的格局再放大一些,不要只把罗汉团队当做销售。如果他预测不错,每一个罗汉将来可能都要带队伍打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蔡晋要林子苏着眼培养他们除了销售以外更多的技能,比如营销策划,比如管理,这些也是你必须要通盘考虑的。
林子苏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想法,经蔡晋的点拨,顿时就豁然开朗了,于是将这个想法草拟成案。
但方案没有提罗汉团队将来带队伍打仗之说,只说为了销售团队的可持续性输出,进行持续不断的补仓增量,林子苏将此行动称作“罗汉·星计划”。
方案报上去后,一如既往地得到了迅速批复和反馈,其中就有周瑁远特别的意见批复,要求落实过程中不得有任何阻力!
批复下来,林子苏就赶紧宣布了这两条消息。大家虽然都不太明白其中逻辑,但见蔡晋和林子苏都如此上心,大家一时也好奇心起,也就跟着行动起来。
林子苏让每个人推荐50本书,每个人负责一个类型,分头收集整理和汇总,林子苏不单单是让他们推荐,还要让他们写不少于100字的推荐语,由蔡晋和林子苏做最终裁定。
而蔡、林二人也被分派了推荐任务,林子苏甚至要蔡晋推荐100本,谁让他是大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