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它们相对漫长的虫生,都只是为了交配的那一刻而存在。
甚至,变为成虫后,它们连进食的器官或者说机制都没有!
造物根本就没想过让它们成虫之后还活着!
它们苟且,它们积蓄力量,它们发育,它们长大,它们在危机遍布的环境中侥幸生存了下来,变为成虫。
“我终于长大成虫了!我该吃点喝点什么来庆贺呢?”
“你已经不能进食。”
“那我该做什么?”
“你去交配。”
“然后呢?”
造物不再回答。
没有然后。
硬要说一个然后的话,那就是去死。
这便是蜉蝣的一生。
你说,有任何意义可言吗?
没有任何意义,这是方哲前世的想法。
而此刻,他的想法变了。
大概,还是有意义的吧。
它们可能不止是从生向死,在从生向死的这个过程中,它们可能也在进化着。
只是那进化的幅度太过微弱,需要亿亿万万年的时间才能显现,以人类的生命长度,无法窥见。
不是成虫后不能进食吗?
也许,不是不能,而只是不需要。
完成最终进化后,也许它们不需要进食任何东西,而只是依靠光就可以活着。
白天,在阳光下,它们像最美丽的蝴蝶一样,于天地间翩翩起舞。
夜晚,在月光下,或只是在暗淡的星光下,它们激情地与伴侣相拥,又或独自一虫,体会一种叫做安静之美。
它们不再是朝生暮死者。
它们永生。
光在,它们的生命便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