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顶着红扑的双颊,边打酒嗝,边拍胸脯豪迈:
“那颜六郎算什么东西?额看他第一眼就知道此人亏虚,外强中干的货色,就那几鞭甩在额的身上,额眉毛都没动一下,就这?”
队将们都是老兄弟了,自然知道咱们的六耶做派,于是各个吹捧,直哄得赵六更醉了。
最后他努力保持清醒,给赵大竖起来个大拇指后,然后扑通一声趴在了案几上,喝趴了。
赵大看着老六作怪,哈哈大笑,然后继续举起酒杯,给在场两位客人敬酒:
“两位,今日酒还尽兴否?”
这两个正是刘信和刘知俊,他们一个讲义气来为老六报信,一个伟雄姿,得赵大欢喜,所以都被邀请来吃酒。
虽然他们一个是兖海军的寻常骑士,一个是感化军的无名之辈,地位和赵大颇为悬殊,但赵怀安丝毫不介意,酒过三巡,便已是称兄道弟。
如果是旁的人如此做派,这刘信和那刘知俊理都不会理一下,吃完酒后各回各营。
但现在和他们称兄道弟的可是“呼保义”啊!
武人最相惜,文人最相轻,为何?
只因为拳头有大小,口舌却难分高下,批判的武器不如武器的批评,他们武人较量,谁牛,一拳就知道。
正如赵大和那颜六郎相斗,站着的那个自然是赢,倒下的那个,说破天了,也是输。
而二刘,在看到赵大的拳脚,都明白一个事实:
论拳头,眼前的赵大才是那个最大的。
所以,二刘皆敬之,对赵大的称兄道弟也是心里暖暖的。
与赵大郞相处,如沐春风,片刻相处,便觉倾盖如故。
而这边,赵大也确实想交这两个朋友,倒没有太多功利的原因。
说实话,以现在赵大的实力,让他阿谀逢迎的有,但绝不是眼前的两位。
他也不是要收二刘做小弟,毕竟这俩都在兖海军、感化军呆得好好的,也不会来他这。
赵大之所以如此相交,就是单纯欣赏两人。
也正是见多了颜六郎那样的武人,赵大越发喜欢刘信、刘知俊身上带的那份武人的纯粹。
是那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豪迈和义气。
这种品质在这腌臜的世道,简直比金子还珍贵。
赵大再敬两人各一杯,二刘俱是豪迈满饮,看得赵大更是畅快,果我苏北老祖宗,各个都是海量。
于是,笑得更大声了。
正是这个时候,外头审讯那些俘口的赵尽忠急匆匆的奔了过来,脸上是难掩的激动,他附在赵怀安耳边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