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岳说得悲痛,可看到赵怀安依旧一副懵然,又苦笑道:
“赵君,也许是我多想了,毕竟天下多少年来都这样过来了。”
赵怀安的确有点懵,不就是要自己归军嘛,至于说得天下大乱?
没人比我更知道大唐命数了,只要那黄巢还没出现,这日子且有得过呢。就算真如老岳说的,中原会反,那也不过是填线宝宝。
就像老岳提到的几次庞勋之乱,他听都没听过,肯定是什么杂毛草头王嘛。
不过这庞勋到底干啥的呀?听老岳说的意思,影响还挺大的嘛。
本来赵怀安是想问问老岳的,可看到战场已经打扫干净,天也黑了,估摸了下时间,就决定先转移。
现在还不是半场开香槟的时候,等灭了铜山关的吐蕃人,再聊这个也不迟嘛!
……
时间很快到了下半夜,原本喧嚣鼎沸的市集,此刻悄然沉寂。
黑暗中,甲叶碰撞沙沙作响,匆忙的脚步声很快就逼近到了木栅。
赵怀安一瘸一拐,走在队伍的最前,回身打量,只见身后众人已悉数换上吐蕃人的甲胄,精铁耀着寒光,催人心魄。
为作区分,他和大伙都将头巾绑在了手臂上,但即便这样,他还是反复叮嘱大伙不要单独行动。
再一次环视众人,赵怀安点了点头,率先从木栅的细缝中钻入。
接着是鲜于岳、任通、张远、随后是一众夷人,甚至赵六都拿了一把横刀,腰间别着唢呐,颤颤巍巍的钻了进来。
这并不是赵怀安原先的计划,此前他是打算假扮成吐蕃人骗关的,毕竟他们这边的孙泰、赵虎都会说吐蕃话,可以招架应付。
但战后对那个将头的拷打中,赵怀安得知了一个情报,那就是营地内的吐蕃人依旧还有四十多人。
这下子,赵怀安决定放弃原计划。毕竟就他们这点人,就算进了营地,也对付不了四十多名吐蕃兵。
现在自己大腿还受伤了,虽然伤口不深,但还是影响行动。本来人就少,还少了自己这么一个战力,再和吐蕃人硬碰硬,那是送死。
于是,赵怀安决定夜袭。
夜袭同样风险大,一方面是外出的吐蕃兵久不归营,营内的吐蕃兵岂能没有怀疑?另一方面,他们这伙人中,晚上能看见东西的,就他们五个唐人。
但最后,赵怀安等人商议后,还是决定夜袭。他们都明白,今夜是最后的机会。
……
今晚是个糟糕的夜晚,一点月色都没有。
而且山里的温度差是真大,赵怀安走到前头,能清晰地听后面有人冻得牙齿发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