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孟祝过去看院子一角的大柿子树。
他们看惯了矮化的果树,很少看这种高十多米的柿子树,看柿子树还得仰头。
卿孟祝看着长满了叶子的柿子树:“老爷子,你家这柿子树种了多少年了?”
老爷子:“怕有五十年了,我们刚结婚那会,我老伴种下的。”
卿孟祝摸着柿子树的树皮:“那可真够久的,这些年来,你们没少细心打理这棵柿子树吧?”
老爷子:“对,都是我老伴打理的,修枝、施肥、浇水,早些年我们腿脚还灵便的时候,要用梯子架到树上去把上面多余的枝条砍下来,现在倒不行了。”
还有修枝的习惯?卿孟祝心头一动,想问问能不能把这部分枝条买下来?
他们说着话的时候,从院子外面进来一个高挑清瘦的老太太。
老太太满头白发,难得一点都没有佝偻缓慢的姿态,肩背还挺得笔直,腿脚也非常利索。
老太太一进门就问:“哪家的客人?”
老爷子笑呵呵地说道:“不是哪家的客人,过路的,看到咱家的柿子树好就进来看看。”
赵和曦连忙上前去重新自我介绍了一番,老太太这才点点头。
卿孟祝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是老太太在当,问道:“奶奶,您家这柿子树是火晶柿子吧?”
老太太站定了:“对,就是火晶柿子,不过是老品种,跟现在的品种不太一样。”
卿孟祝:“老品种好,抗病性强,好打理,味道肯定也好。”
老太太脸上露出了笑意:“说好打理,这棵柿子树是真好打理,一年到头来都不用费什么心思,它就能给我们结出满树火红的柿子。”
卿孟祝:“那您家还有别的柿子树吗?有没有果园什么的?”
老太太摇头:“你们要是早十几年来倒是有,现在我们老了,儿女又在外边,果园早就荒废了。”
赵和曦嘴快:“可惜了,我们还以为您家有别的柿子树,想问您家买点柿子树呢。”
老太太直接回绝:“不卖,我孙女可喜欢这柿子了,不卖,出多少钱也不卖。”
卿孟祝:“这么好的柿子树,一看就是你们就投入了感情,我猜您也不会卖,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卖我们一些枝条,我们带回去扦插?我听说你们平时也会修理枝条?修理下来的枝条没用吧?”
老太太想了想:“要多少枝条?什么价?”
卿孟祝:“就按市场上柿子苗的价格吧?我们上午刚从果园出来,大概五十一棵果苗,这些枝条我们也出这个价。”
老太太带着褶皱的眼睛上下打量他,看他神色认真,这下没意见了:“那你们要搭梯子自己上去砍。别砍多了,砍多了,秋天就结不了多少柿子了。”
卿孟祝赶忙答应下来:“你看着我砍,绝对不会砍多,我就砍五六根枝条。”
老人家里就有梯子,不过是那种普通的扶梯,要用还得将梯子架到树上,然后再爬梯子上去。
赵和曦有点不放心:“要不我上去砍吧。”
卿孟祝:“我来。扦插的树枝要选活性比较高的树枝,你不一定会。”
赵和曦在种植上确实没什么经验,其实也不坚持:“你来就你来。”
这棵柿子树算是老太太心爱的柿子树,他们砍枝桠的时候,老太太在树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
卿孟祝砍了两根柿子树的树枝下来,老太太还指点他:“你先下来,把梯子往旁边挪一挪,旁边那根树枝用来扦插也很好。”